《李牧守塞北》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附李牧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倥珨?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xí)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人,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人。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余萬騎。滅贍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釋義】李牧是趙國繼廉頗、趙奢之后的一員名將。守塞北,使匈奴不敢犯邊,又領(lǐng)兵攻燕,拔武遂、方城。之后,又曾領(lǐng)趙軍大破秦軍,被封為“武安君”。秦國頗以李牧為患,賄賂趙王寵臣郭開,離間趙王與李牧,并言李牧、司馬尚欲反,害死李牧。李牧死后,趙亡。
【例句】論慷慨仿李牧守塞北,懾西戎鎮(zhèn)夜郎。(李文蔚雜劇《張子房圮橋進履》第三折[滾繡球])張良自述其慷慨之志,表示要像李牧一樣。
上一篇:元曲典故《李淳風(fēng)》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李白捉月沉江》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