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調元
姹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形象地刻畫出早春梅花傲然挺立的英姿,用以寄托詩人追求獨立的人格和不隨波逐流的自主精神。全詩以物狀人,體物寫志,是詩人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追求獨立自由的心靈的寫照。
“姹紫嫣紅恥效顰”,在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梅花不模仿趨時,反以“效顰”為恥。詩的首句借用“東施效顰”的典故,采用擬人化手法,形象地寓寄詩人對梅花的欣羨之情,展示出寒梅的獨特品格。句中一“恥”字,用字極巧,把梅花不屑于同流合污的高潔與人格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第二句“獨從末路見精神”,末路,指被人遺棄冷落的道路,意謂寒梅不受羈絆,迎著早春的天氣,神采飛揚,獨自走在被人冷落的路上。此句的“見”與首句的“恥”相對,于更深層次顯現出梅花獨立的個性和不同凡俗的精神。她堅韌不拔,傲霜斗雪,長在“溪山深處蒼崖下”,詩的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描繪梅花生長和獨立精神顯現的環境,無論是溪澗深山、絕壁懸崖,梅花依然生意盎然,獨具精神。乍看只有零星的數朵花兒,但她不憑借春光而獨自開放。結句“數點開來”與首句“姹紫嫣紅”相比較,以見其強;而“不借春”和題旨相照應,以示其早。梅花摒棄了一切依賴和溫馨,早在凜冽的寒冬已經開放,顯得更加高潔、挺拔和俊美。詩歌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透過時空意象,進一步烘托出梅花傲然獨立的形象。
在我國詩歌史上,以梅花入詩者佳作甚眾,如許渾、張謂、裴迪等的《早梅》等,杜甫的和裴迪《早梅相憶見寄》、李商隱的《憶梅》、黃節的《殘梅》詩,等等,而寧調元的這首《早梅疊韻》,不吟詠梅花的潔白如雪,不借梅花抒寫對友人的相憶之情或一己的零落傷愁之感,而是著力于刻畫梅花的精神品格。詩人緣情體物,把自然景物人化、性格化,不言物態,而求質實,然而興會神到,唯意所適,似淡實美。透過梅花精神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情操。
上一篇:貝青喬《軍中雜誄詩(十八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庾信《和侃法師三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