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作“論天表”》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新唐書》卷二百零一《文藝傳上·駱賓王》:“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但嬉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又,《酉陽雜俎》卷一也記其事,曰:“則天覽及‘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悅曰:‘宰相何得失此人。’”駱賓王所作為《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又稱《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釋義】駱賓王為“初唐四杰”之一,字觀光,因曾除臨海丞,后人又稱“駱臨海”。他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當時震動朝野。“論天表”即指此檄文。賓王下落不明,《舊唐書》以為“伏誅”。
【例句】①不弱如駱賓王夜作《論天表》,也不讓李太白醉寫《平蠻稿》。(鄭光祖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第一折[寄生草])倩女說王文舉的文才不弱于駱賓王。②又不曾寫就論天表,又不曾草下甚么《平蠻》策。(鄭光祖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第二折[呆骨朵])元劇中形容有做官的才能,常用《論天表》、《嚇蠻書》作比喻。
上一篇:元曲典故《驢背敲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魯義姑》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