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錐》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舊五代史》卷一百七《漢書九·史弘肇傳》:“弘肇又厲聲言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毛錐,原本作“毛鍾”,考《通鑒》作“毛錐”。胡三省注云:“毛錐,謂筆也。以束毛為筆,其形如錐也。”今改正。),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雖有長槍大劍,若無毛錐子,贍軍財賦,自何而集?’弘肇默然,少頃而罷。”
【釋義】五代·漢武將史弘肇,不喜文人,兇戾好殺。他嘗言平國家須長槍大劍,不須筆,以否定文官作用。在他口中“毛錐子”有輕蔑意。后人則以“毛錐”代指筆,并無貶意。又,“毛錐”,《舊五代史》原作“毛鍾”,據影庫本粘簽所言,是據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改正,并有胡三省注解。
【例句】①鐵硯毛錐,幾年向文場馳逐。(舊題徐畛南戲《殺狗記》第一出《家門大意》[滿江紅])作者自言其幾年文場的筆墨生涯。②未落筆花箋上淚珠垂,長吁氣呵軟了毛錐。(佚名雜劇《風雨像生貨郎旦》第四折[九轉])張三姑敘賣子時的恓惶。毛錐即筆。
上一篇:元曲典故《毛延壽丹青畫》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民以食為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