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橫流亂石丫杈樹①,留待文林細揣摹②。
【注釋】
①橫流:水不按原道而泛濫,比喻動蕩不安的局勢。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拯茲涂炭,救此橫流。”丫權:樹枝縱橫雜出貌。②文林:文士之林,指眾多的文士。
【評說】
本詩選自汪子豆輯《八大山人詩鈔》。
八大山人的山水畫與常人不同,他不去表現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讓人爽心悅目,而是對自然山水加以歪曲、丑化。在他筆下的,盡是荒山剩水,渺無人煙,樹木歪斜,枯枝敗葉,但這卻是畫家主觀精神的產物,這種“怪”更能強烈地表現出畫家的思想感情。所以,八大山人山水的造型,既不是主觀的杜撰,又不是客觀的寫實,而是典型的“寫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筆不工而心工,筆不周而意周。”在這幀山水冊頁中,也集中體現了這一特色。就題畫詩的作者說,我筆下的山河依舊是明王朝統治時的那個山河,但而今我把它寫入畫中,卻全變成河流決堤,洪水泛濫,亂石堆積,雜亂無章,山上的樹木更是七倒八歪,東斜西欹,一片混亂。那么,同一山水,在畫家眼中怎會有截然不同的映象呢?其中的關鍵在于“橫流”,即他所親身經歷的政局動蕩,明清易代的歷史一幕。在國破家亡之后,山水之景自然無心賞會,更多的卻是覽景思舊,不禁淚流滿面,雖然畫中的墨點不多,但其中包含了畫家的幾許淚點,幾許愁思和傷痛?其中的隱痛又有誰能知曉? 只有留待文林中人細加揣摩和體會,這多少只能算是八大山人的一種企盼,因為他在生前是孤獨的,能悟者甚少。而他又是幸運的,在他身后不久,就找到了一位山水知音,那就是鄭板橋,板橋在讀完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后,即興題詩一首,寫盡其中的情事:“國破家亡鬢總皤,一囊詩畫作頭陀。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題屈翁山詩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蘭共一卷》)
上一篇:《題山水冊十首(選五)》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山水卷四首(選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