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出之條》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孔子家語·本命解》:“婦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者,無子者,淫僻者,忌妒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為母服一年喪)。”唐·賈公彥疏:“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又見《大戴禮·本命》。
【釋義】古時,對妻子不滿可以出妻,即休妻,凡犯有“七出”之條,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拋棄妻子。
【例句】①古人云,棄妻有七出之條。(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三十七出《書館悲逢》)牛氏故意激蔡邕,讓他“休妻”,蔡不同意,因為五娘沒犯“七出之條”。②戀酒色淫邪,那犯七出的應棄舍。(白樸雜劇《裴少俊墻頭馬上》第三折[得勝令])李千金認為犯七出之條應休棄,但自己沒有犯。下一句便說自己守“三從”。
上一篇:元曲典故《七件事(七件兒)》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七夕穿針(七夕)》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