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俗韻凡情一點無,開元以上立規模。
鏡湖老監空揮淚,想見楚江清曉圖。
陸游(1125—1210),宋代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歷仕大理司直、夔州通判、川陜宣撫使干辦公事、江西常平提舉、禮部郎中。嘉泰二年(1202),詔游修國史,兼秘書監。書成,累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造,以寶章閣待制致仕。陸游詩歌創作豐富,題材多樣,詩風雄健沉郁。有《劍南詩稿》、 《渭南文集》傳世。
陸游具有很深厚的書畫藝術修養,他的集子中題詠書法、繪畫的詩作很多, 《題詹仲信所藏米元暉云山小幅》便是其中一首佳作。詹仲信,是陸游晚年在山陰時交游的朋友,曾以山水畫兩軸贈給陸游,為他祝壽。開禧元年(1205)冬,陸游見到了詹仲信收藏的米友仁的云水小幅,很贊賞,題詩一首以寄慨。
這首題畫詩沒有描寫畫面景物,也沒有談到“米點山水”的藝術特征,詩句一開始就對畫幅作出評論。米友仁天機超絕,他的山水畫能得自然山水景物的真趣,他曾自負地說“余墨戲氣韻不凡”(《云山墨戲圖卷題款》)。陸游看到云山小幅后,頓覺它情韻俱絕,不同凡響,所以作出了“俗韻凡情一點無”的評價。陸游進而認為米友仁畫格,具有唐人風致,便寫道:“開元以上立規模”。這句詩關系到米友仁畫風的藝術淵源問題。米家父子擅長水墨山水畫,他們的畫風源出董源。沈括評董源的畫“淡墨輕嵐為一體” (《圖畫歌》),這正是米家山水畫發展的基矗董源山水有兩種風格,一種為著色山水,學李思訓,一種是水墨山水,學王維。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評董源說: “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關于董源、米家父子的山水畫來自王維的說法,明人莫是龍說得更具體: “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郭忠刷董、巨、米家父子。” (《畫說》,董其昌《畫旨》亦有同樣的說法)明人董其昌也說: “云山不始于米元章,蓋自唐時王洽潑墨,便已有其意”, “能為摩詰,而后為王洽之潑墨”(《畫旨》)。可見,歷代畫論家在探討米家山水的來源時,都追溯到盛唐開元時代王維的水墨山水畫,陸游詩說米友仁的云山圖,立的是開元以上的規模(畫格),也就是立的追求平淡天真意趣的王維水墨山水畫的規模。
三、四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愿望。陸游晚年退居山陰鏡湖旁,因為他曾官秘書監,所以自稱“鏡湖老監”。為什么要“空揮淚”呢?觀看云山小幅后,陸游很欣賞米友仁的畫藝,他憶念其人而不得見,徒然流下淚來。又由云山小幅而聯想到他的名畫《楚山清曉圖》,因而又寫道: “想見楚江(當為山)清曉圖”,想見名畫而不得見,所以“空揮淚”。詩里的“淚”,因不得見其人,又不得見名畫,感傷不已,才落下淚來,帶有仰慕、思念畫家的意思。尾句下有自注: “徽宗見元暉《楚江(當為山)清曉圖》,大加賞嘆。”這條原注,出自鄧椿《畫繼》: “元章當置畫學之初,召為博士,便殿賜對,因上友仁《楚山清曉圖》。既退,賜御書畫各二軸。” 《宋史·米芾傳》亦同。父親將兒子的畫作,上獻給皇帝,以求聞名,合乎情理。陸游是米友仁同時人,比小米死得晚一些,所記比較可信。元湯垕《畫鑒》未采諸家之說,卻說: “立書畫學,擢為博士, (芾)初見徽宗,進所畫《楚山清曉圖》,大稱旨。”聊備一說。
上一篇:《題蔡忠惠公進謝御賜書詩卷二首(其一)》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趙昌四季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