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公(王衍)曰:‘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注曰:“《丹陽記》曰:‘烏衣之起,吳時烏衣營處所也。’”唐·劉禹錫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又,劉斧《青瑣高議》別集卷四《王榭》條,記唐代金陵人王榭,家巨富,祖以航海為業。一日,具大船,欲之大食國,海中失事,合舟之人皆遇難,獨榭附一木板,抵一洲。見一翁一媼,皆皂衣,引榭至家。月余,翁引榭見國君。王坐大殿,左右皆女人立。王皂袍烏冠。翁有一女,甚美,年十七。榭求此女為妻,遂成親。后,榭知此國為“烏衣國”。不久,海上風和日暖,王遣榭歸家,與女別。王命取“飛云軒”,命榭入,囑榭瞑目,但聞風濤聲。既久,榭開目,已在家中堂上,四顧無人,惟梁上雙燕呢喃。榭才知所到之洲,乃燕子國,翁、嫗乃家中梁上燕。至秋,二燕將去,悲鳴,榭以手招之,即飛來臂上,取片紙書小詩系于燕尾曰:“誤到華胥國里來,玉人終日重憐才。云軒飄去無消息,淚灑臨風幾百回。”來春,燕又飛來榭身上,尾有小柬,有詩云“昔日相逢真數合,如今暌隔是生離。來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燕飛。”明年燕不復來。其事流傳眾口,因而稱王榭所居為“烏衣巷”。又,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辨誤》“王榭燕”條,為此而辨劉斧之誤甚詳,曰:“殊不知王者,王導等人也;謝者,謝鯤之徒也。余按《世說》,諸王諸謝,世居烏衣巷。《丹陽記》曰:‘烏衣之起,吳時烏衣營處所也。江左初立,瑯玡王所居。’審此,則名營以烏衣,蓋軍兵所衣之服,因此得名。《摭遺》之小說,亦何謬耶!”又,事還見宋·張敦頤《六朝事跡》卷下。
【釋義】“烏衣巷”原為三國吳國軍隊“烏衣營”所在地。晉代時,王、謝兩大望族聚居于此,人們稱他們的子弟為“烏衣郎”。而此地也因唐劉禹錫詩而名著千古。至于《青瑣高議》所說“王榭”的故事,乃小說家言,不必視為真,也不必稱其謬。此典常抒發滄桑變化的悲涼感情。
【例句】①燕語烏衣巷,花開白玉堂,人去紫云娘,月冷妝樓夜香。(張可久〔商調·梧葉兒〕《春日感懷》)此處用意與原典不同,“烏衣巷”與“白玉堂”對仗,比喻“紫云娘”居住的地方。紫云娘指青樓歌女。②家住在王謝堂前,祖居在烏衣巷里。(史九敬先雜劇《老莊周一枕蝴蝶夢》第二折〔牧羊關么篇〕)莊周作詩贈妓燕燕,因而用有關燕的典故。
上一篇:元曲典故《烏江岸》|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烏飛兔走》|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