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史記正義》:“越州會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廟。”
又,《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史記集解》引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間云禹入此穴。”《史記索隱》引《越絕書》云:“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又引張勃《吳錄》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上有孔,號曰‘禹穴’也。”《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峰也,在會稽縣東南十八里。《吳越春秋》云‘禹案《黃帝中經》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臥,夢見繡衣男子自稱玄夷倉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于黃帝之岳,巖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發石。禹乃登宛委之山,發石,乃得金簡玉字,以水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史遷云‘上會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釋義】禹穴在會稽山,一說是大禹葬地。又說是大禹案《黃帝中經》,知宛委山有山神之書,果然夢見天神,指點他在宛委山發石得金簡玉字,知道了水泉之脈。而宛委山即會稽山之一峰。得書處有一穴,名“禹穴”。則禹穴又是大禹得山神之書即金簡玉字的地方。
【例句】愛望海秦山古色,探藏書禹穴重來。(任昱[雙調·沉醉東風]《會稽懷古》)此例中“禹穴”作為大禹得金簡玉字的地方,因而有“探藏書”之語。
上一篇:元曲典故《用行舍藏(行藏)》|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禹門三月桃花浪》|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