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己
半幅古潺顏,看來心意閑。
何須尋鳥道①,即此出人間。
巘暮疑啼狖②,松深認掩關。
知君遠相惠,免我憶歸山。
【注釋】
①鳥道:指險絕的山道。 ②巘暮:山中傍晚。狖(you):黑色的長尾猿。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八三八。
興公上人,不詳。
“半幅古潺顏”即為興公上人寄給詩人的山水簇子,山水簇子即是畫著山水的竹絲畫。這幅山水簇子古色古香,使人“看來心意閑”。從這兩句看,此畫很有可能即為興公上人所繪,正因畫家是方外之人,故其畫富有古色,畫境超然物外,使人看了心境平和。詩人齊己一生好游名山勝水,曾遍游終南、華山等勝地,并一直想再到別的名山勝地去游覽、隱居,但見了此畫,詩人卻云:“何須尋鳥道,即此出人間。”可見興公上人所畫不但是畫景頗合詩人心意,且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以下兩句寫出畫面景物,意為:山中暮色正起,疑有猿狖的哀啼聲;林深樹密,似乎可以看到掩閉的寺門。 此處用了以實寫虛的手法。 “巘暮”、“松深”是畫中所繪實景,是實;“啼狖”、“掩關”是由畫面實景聯想出來的,是虛。如此虛實相應,含有無限的意境,使畫面原本有限的空間變為無限,似乎包容了整個山林,有效地傳達出畫面氣韻生動的特點。最后一聯言興公上人深知齊己有歸山的心意,故贈畫以慰藉之,而詩人亦看畫如歸山,不再以歸山為念。這樣寫,一方面贊畫似真,另一方面也點明了題中的“謝”字。
上一篇:《謝公約惠墨竹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贊羅聘兩峰蓑笠圖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