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墨團團里黑團團,墨黑叢中花葉寬。
試看筆從煙里過,波瀾轉處不須完。
【評說】
本詩選自石濤《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三。
高明的畫家往往筆墨之中孕育著花鳥蟲魚、千丘萬壑。這首詩里所描繪的蓮池也是如此,作者以潑墨大寫意,寫出一片團團的墨葉,仿佛是從筆端傾吐而出。雖用墨畫荷,但墨分五色,有濃有淡,荷葉構置妥帖舒展,從中可見作者準確把握了荷花的特征,更見他出神入化的用墨技巧。畫中令人擊節稱道的還不止于此,最為傳神的是運用虛筆,一抹輕煙飄逸于水中,正是這“筆從煙里過”,使得“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蔣和《學畫雜論·章法》)雖然畫面中團團黑墨,荷葉密布,毫無“塞窒”之感,只覺“靈氣往來”(清·秦祖永《桐陰畫訣》)。前人所謂“山足之杳冥處,樹頭之靈虛處,以之作天、作水、作煙斷、云斷”(華琳《南宗抉秘》)的技法,在這幅畫中得以充分體現。中國畫中的虛筆、布白,都是形象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襯托了主體,更擴大了畫面的意境,這一空白,意到筆不到,留有余地,給人有所想像與發揮,這與白居易詩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是一樣的。對此,石濤上人深有體會,所以他在詩中直言:“波瀾轉處不須完”,意指在用筆轉換的過程中,應多用虛筆,不要表現得那么完整,力求“揮毫落紙如云煙”,這幅畫中的荷塘斷煙以及蓮沼轉動的波紋正是體現了這一完美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竹染綠色》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