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寬
田間雨過騎秧馬①,箔底煙生餧火蠶②。
偶看王翁村舍景,翛然午枕到江南③。
【注釋】
①秧馬:古代農民拔秧時所坐的器具,形如船,底平滑,首尾上翹,利于秧田中滑移。蘇軾有《秧馬歌引》:“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②箔(bo):養蠶用的竹篩子或竹席。王建《簇蠶辭》:“三日開箔雪團團,先將新繭送縣官。”王安石《白日不照物》:“隋堤散萬家,亂若春蠶箔。”餧(wei):喂。 宋之問《江南曲》:“采花驚曙鳥,摘葉餧春蠶。”火蠶:用火加熱升溫使其早熟的蠶。嵇康《答難養生論》:“火蠶十八日,寒蠶三十日余,以不得逾時之命,而將養有過倍之攏” ③翛(xiao)然:無拘無束,超脫貌。午枕:午睡。王安石《獨臥》:“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四六。
春日來臨,“土膏欲動雨頻催”(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正是一年春耕勞作的時節,詩人面對一幅恬然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油然而生企羨之意,這也就是畫作以及全詩的核心:“歸夢”。
在題詩的開頭,詩人先描繪了春日農家忙碌的景象,作為統攝全詩的緣起。土地解凍,地氣回蘇,再有春雨“潤物細無聲”,春的氣息迅速蓬勃起來。最令人注目的當數那些披蓑戴笠的農夫,在雨中騎著秧馬拔秧苗,還不時地發出陣陣清歌,一直傳得很遠很遠。循著歌聲,在不遠處,又見“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裊裊不絕,那是蠶婦溫熱蠶箔時冒出的青煙。放眼望去,四野無閑人,一切都顯得那么井然有序。眼前的美景,無人有暇顧及,正如宋代女詩人朱淑貞詩所云:“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護田。蠶事正忙農事急,不知春色為誰妍。”(《東馬塍》)看到王叔明畫中如此美好的村舍田園景象,那樣富有生機,充滿著生活之美,而詩人自己卻無緣領略、享受,不由得心馳神往,產生“午枕江南”的夢幻。“翛然而往,翛然而來”,極言其自由無拘束,純素自然之舉,詩人以其真摯之心觀照春景,追蹤春天的腳步,更在田園風光的啟動下,滿懷憧憬,展望追求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王叔明為姚子章林泉清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王叔明林泉清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