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
端本堂中跡已空①,興亡總在畫圖中。
惟有干離河上路,年年飛雪送歸鴻。
【注釋】
①端本堂:宋徽宗時宮殿,多藏書畫卷冊。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九五。
金幼孜(1368—1431),明代畫家,名善,以字行,江西新淦(今江西清江)人。建文進(jìn)士,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謚文靖。工書法,善花鳥畫。著有《北征錄》、《金文靖集》十集。王熙,亦是明代畫家,字碧峰,邵武八畫作有蕭疏之致。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北宋張昪《離亭燕》),北宋靖康之恥,亦復(fù)為多少后人題詠、諷鑒。這首詩便是借題畫詠史,抒發(fā)歷史之感慨。作者見到畫家王熙所臨宋徽宗趙佶《雪天蘆雁圖》,便由此及彼,優(yōu)美的畫面勾起了他無限的迷惘、惆悵。徽宗是北宋的亡國君王,擅于丹青卻疏于政事,最后只落得身為金人北虜,客死漠北。這段歷史,詩人便將其融入這首題畫詩中。選取這視角,自有其典型性,因為畫作是徽宗窮奢極侈的見證,也是北宋王朝滅亡的標(biāo)志,用來詠懷歷史興亡,是十分貼切的。這也正是詩人所講的:“端本堂中跡已空,興亡總在畫圖中。”詩的后半首,就對這一藝術(shù)形象加以描繪,詠史懷古,抒發(fā)歷史感慨和人世滄桑之感,畫面上白雪紛飛,表明時序已屬嚴(yán)冬,蘆雁都從北方飛向了南方,以躲避霜雪的侵襲。但是卻有一只大雁在飛雪中哀鳴,毫無疑問,這肯定是離群失所、欲歸不得的孤雁。詩人就緊緊抓住了“欲歸不得”這一特征,聯(lián)系到徽、欽二帝溘死北方的悲劇。詩作最后以一句“年年飛雪送歸鴻”作結(jié),更是令人觸目傷懷,引起無盡的今昔盛衰之感,這無情的“飛雪”尚且知道要送鴻雁南飛,而作為一國之君,徽宗卻永不得歸。
上一篇:《題王澹軒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王若水幽禽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