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王郎書逼楊風子①,畫亦憑陵蜀兩孫②。
豈是天公憎絕藝,一生憔悴向衡門③。
【注釋】
①楊風子:楊凝式(873—954),為人落魄不自檢束,自號楊風子,書法高妙,杰出五代,可追顏、柳。②憑陵:進逼,接近。蜀兩孫:指唐末五代避居蜀地的著名畫家孫位和北宋前期蜀地畫家孫知微。③衡門:橫木為門,喻簡陋的房屋。《詩·陳風·衡門》有“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句,后借指隱者居處。
【評說】
本詩選自陸游《劍南詩稿》卷三八、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四。
王仲信即王廉清,字仲信,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學問廣博,有《京都歲時記》、《廣古今同姓名錄》、《補定水陸章句》等著作,亦擅畫,陸游稱其水石壁畫“洶洶撼壁,后三十年塵暗苔蝕,淡墨色之欲盡,尚觀者之慘栗”(詳見《劍南文稿》卷二二《王仲信畫水石贊》)。
此為題畫詩,開端落筆卻不寫畫,而寫畫家之書法。詩人稱其書法高妙,可直追五代名重一時的書法大家楊凝式。稱贊王仲信書法非詩人主旨,乃是襯托他的畫藝。第二句便轉到畫上,詩人贊王仲信畫和孫位、孫知微兩位大畫家不相上下,孫位畫“筆精墨妙,情高格逸”(《宣和畫譜》卷二),其山水畫更是“代無及者”;孫知微畫則被稱為“妙絕冠天下”(文同《丹淵集》卷三),以王仲信比兩孫,可見王仲信之畫亦可稱得上高超絕妙了。然而如此工書善畫又博聞廣學的一位文人卻命運多舛,詩人禁不住憤然而問:難道是上天憎恨、忌妒有才有藝之人嗎?使王仲信一生郁郁不得志而不得不走上歸隱之路?這里詩人又用了陪襯法,以王仲信書畫雙絕的才藝反襯其一生憔悴,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詩人一用反詰句,兩用陪襯法,使全詩充滿激蕩轉折之氣勢,傾瀉出詩人為王仲信鳴不平的激憤之情。
上一篇:《題玉蘭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王仲瞿留待山居圖四絕句(選一)》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