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
青蓮法界野人家①,官柳蓑蓑百丈沙②。
戰事未來猶未去③,懷之不見寫蓮花。
【注釋】
①青蓮: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故佛家多以之喻為眼目。梁簡文帝《釋迦文佛像銘》:“滿月為面,青蓮在眸。”(見《藝文類聚》卷七七)法界:佛教指各種事物的現象及本質。“界”有分界、類別之意。野人:鄉野之人,農夫,也指沒有爵祿的平民。②官柳:官府種植的柳樹,后泛指大道上的柳樹。杜甫《西郊》:“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蓑蓑(sui):下垂貌。張衡《南都賦》:“布綠葉之萋萋,敷華蕊之蓑蓑。”百丈:極言其長。③未來:尚未來臨。
【評說】
本詩選自上海博物館藏陳洪綬《蓮石圖》墨跡。
此圖中畫一湖石,空靈剔透。石后兩片荷葉,亭亭如蓋,花開四朵,隱現在葉后。石前空處,如有清波蕩漾,而浮萍大小相間,疏密有致。構圖緊湊而令人有疏朗之感。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乃用筆墨之基本功,陳洪綬此圖造型寫實,筆墨生動。花之神態,葉之翻轉,萍之分布,苔之點綴,看去若不經心,隨意點染,實則盡其巧思,正是慘淡經營的結果。
蓮石入畫,向來有所寄托。蓮花本性高潔,出污泥而不染;石質堅硬,臨威武而不屈。陳洪綬是個有民族氣節的畫家,明朝滅亡以后,清兵強制他作畫,寧死不屈,后遁入空門,自號悔遲。詩以言志,畫為心聲,其畫蓮石,寓志可知。詩中以禪家機鋒吐露心曲:青蓮,青白分明,以此法眼來觀照世間的萬物,自然是黑白清濁歷歷在心頭。雙目偶觸河邊成行的依依官柳,只見它們蓑蓑下垂,撩拂著水邊的白沙。堤柳堆煙,本就極易觸發往事如煙的感慨,再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這隨風搖蕩的楊柳,便勾起畫家更為強烈的亡國之痛。年來戰事頻仍,歷經國破家亡,這一切都未使畫家改變對舊朝的忠愛之心,于是便把這“難空忘國念”(陳洪綬《卜居薄塢去祖塋三四里許感祁季超奕遠叔侄贈貲》)全部寄托于團團墨荷之中。
上一篇:《題茉莉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蓮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