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山居幽賞入秋多,處處丹楓映黛螺。
欲寫江南好風景,霅川一派出維摩①。
【注釋】
①霅(zha)川:水名,亦稱霅溪,在浙江吳興境內(nèi),入太湖。后代以此為吳興縣之別稱,詩中即用此意。
【評說】
本詩選自董其昌《容臺詩集》卷四,亦見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九。
董其昌此幀秋意,絕不見古人所嘆“悲夫!秋之為氣”。更不見歐陽修所講“其色慘淡”、“其容清明”、“其氣栗冽”、“其意蕭條”、“摧敗零落”之狀(《秋聲賦》),而是一派華滋勃郁之象。在畫家眼中,移居山間既久,真正的佳勝幽賞之景,惟有入秋之后才能盡情享受。而后畫家以獨特的畫法、詩筆點染出深秋時節(jié)滿山的紅楓,在一片白云的襯托之下,紅葉似焰,如爍彩霞,早已構成了迷人的畫面形象。如果我們將“處處丹楓”與座座山黛聯(lián)成一體,則不僅形成色彩的強烈對比,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觀感和印象,更會令人產(chǎn)生翩翩聯(lián)想:江南的山巒婉媚秀麗,“遙岑遠目”,猶如“玉簪螺髻”,(辛棄疾《水龍吟》)令人怡醉其間,而滿山的紅葉,恰正如美人醉后緋紅的面頰,映襯著黛螺,那便是現(xiàn)代國畫大師黃賓虹所詠之“滿山紅葉貌如酡,”(《題秋林圖》)十分逗人,充溢著秀逸靈透之氣。
董其昌在詩中也闡發(fā)了自己對畫理的獨到領悟:要想在畫中成功地表現(xiàn)江南好風景,就必須以霅川一派南方山水為師法,如參禪悟法一般,體察揣摩其中的奧義。這與他曾說過的“黃子久專畫海虞山,王叔明專畫苕霅景,宋時宋迪專畫瀟湘,各隨所見”、“看得熟,自然傳神,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畫旨》)都是在強調(diào)“畫以天地為師”、“以山川為師”的美學思想,這是對張璪、荊浩、郭熙等前代畫家藝術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因此,很值得我們珍視。
上一篇:《題紅木犀花扇賜從臣二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胡玉昆南新水部署宋梅圖為程翼蒼》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