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紱
偃然如蓋翠生煙①,錯節盤根石共堅。
自信非才難適用,不妨風雨自年年。
【注釋】
①偃然:倒伏狀。
【評說】
本詩選自《石渠寶笈初編》卷 一七。
王紱有一段題語云:“永樂甲申長至前一日,九龍山人王孟端寫于沈翰林之自樂軒下。”畫的右上方有履素生題詩一首,云:“托根蒼崖巔,枝葉恒自茂。雖無匠石顧,地產亦良厚。矧茲霜霰余,挺若孤松秀。相對澹忘言,云生在窗岫。”永樂二年(1404)夏至前一日,王紱為友人作此畫,時年四十二歲。
孟端的題詩先寫畫面獨樹形象。首句寫樹身倒伏,枝葉茂密如蓋,繁葉蒼郁,遠望如翠煙然。次句寫樹根,蟠根屈節,牢牢咬住崖巔山石,托起樹身,樹根與山石同樣堅硬、堅強。第三、四兩句,仍然寫樹,詩人用擬人化的口吻,說獨樹自信材質不如松樹,難像棟梁一樣適用于建筑高屋,不妨歲歲年年在風雨中自由生長。讀其畫,吟其詩,人們仿佛從獨樹形象中看到了畫家兼詩人王紱的自我形象。王紱有抱負、有才智,卻懷才而不遇,抱才無所用,又橫遭厄運,謫戍邊地十余年,如狂風暴雨吹打獨樹一樣。他的心曲,他的衷腸,向誰訴說? 只有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將它們寫到畫像中,寫入詩句里。《獨樹圖》和《題獨樹圖》詩,自然是“托物言志”的產物,寓意含蘊,寄托遙深,應該寫在王紱南歸之后、被薦入京之前這一段時間里。
上一篇:《題海棠》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翠禽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