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
霧閣云窗縹緲間,丹崖玉樹絕躋攀。
桃源咫尺無人識①,海上徐生漫往還②。
【注釋】
①桃源:即桃花源,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寫的理想境界,后人也作仙境講。②徐生:即徐巿,秦方士。巿與芾同,即黼字,音轉又為“?!?,有些典籍亦作“徐?!?。秦始皇派徐巿帶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事見《史記·秦始皇本記》。
【評說】
本詩選自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卷六。
黃公望這幅畫,明人張丑《清河書畫舫》卷十一上有著錄,然未錄題詩。清錢謙益曾在毗陵唐氏家見過此畫。錢杜《松壺畫憶》云:“黃大癡浮嵐暖翠巨幀,在畢磵飛家見之。赭色中間以淡青綠,松杉雜樹,蓊翳掩映,樹下碎石,皴法皆作丫字形。根腳以淡墨略皴染,再涂赭墨。大巒并大披麻皴,以青綠淡染巒頭。佛閣掩映,云煙變滅,勢欲飛動,在元人中沈秀蒼渾,真能籠罩一代者矣。”顧文彬因家藏此軸,故能記述畫軸具象,云:“溪水四環,一叟曳杖過橋,望山村行,歷坡陀數重,始至峰下,樹林陰翳,窗戶掩映,更進,巖深岫復,屋瓦出山塢間,知人家在白云深處。自題一絕,不署款?!?《過云樓書畫記》卷六“黃一峰浮嵐暖翠軸”)但是,汪砢玉《珊瑚網》卷三十五、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十一,均著錄黃鶴山樵《洞天清曉圖》,并附題詩,題詞,汪、卞均以此圖此詩為王蒙作,實誤。顧文彬對之已有詳明辯正,可參看《過云樓云畫記》卷六有關文字。
本詩的前兩句,純寫畫面景象,云霧縹緲,狀浮嵐,霧閣云窗,寫出浮嵐掩映山塢人家的樓閣窗戶,這與杜牧的“白云生處有人家”的意境,極相仿佛。丹崖玉樹,寫出巖深岫復,樹木隱翳。第三、四句,詩筆轉到桃源仙境上,詩人說,桃花源近在咫尺,卻無人識得,讓徐市徒然往返于海上,去尋找仙境。言外之意,畫境即是仙境,欲尋桃源仙境,不妨到如畫的美景中結屋住下來。元陸行直題此畫之詞云:“早處同尋瑤草,莫把當圖畫看”(見唐圭璋《全金元詞》)徑直道出黃公望的畫意。
上一篇:《題洞庭漁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浮玉山居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