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
露草雨苔青不干,床頭澗水夏生寒①。
傳經長史揮毫處②,只作當時舊宅看③。
【注釋】
①床頭澗水:即枕河之意。杜荀鶴《送人游吳》:“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倪迂變枕河為枕澗。②傳經長史:張旭,唐代書法家,字伯高,吳人,善楷隸,尤工草書,官至左率府長史,人稱“張長史”。他將書法藝術傳授他人,得其法者如顏真卿、韓滉、徐浩、魏仲犀等人。③舊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句下注:“南澗實張君舊業,故云。”張旭曾居于此。
【評說】
本詩選自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一一下、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
這幅畫是倪瓚于至正九年三月一日寫贈沈仲章的,畫幅上煙靄輕裊,拍塞滿幅,尤見烘鎖潑染之功力,異于云林常畫。張雨閱后,認為:“此幅又入巨然之室,謂二米所不迨也。”(張丑《清河書畫舫》)鄭元祐也說:“畫圖妙矣,謂二米所不迨,然乎!”(同上)張、鄭兩氏給予此畫很高的評價,也指出了此畫的藝術淵源。
倪瓚題詩,從自己畫作之“氣韻”入手,扣住畫幅“嵐靄”彌漫的藝術特征,“露草雨苔”為什么“不干”呢?“床頭澗水”為什么“夏生寒”呢?因為春山的一切事物浸潤于“嵐靄”之中,“不干”、“寒”是點睛之筆,表現出畫幅水墨淋漓的生動氣韻。張雨為這幅畫題詩也說:“秀色云林畫未干。”也抓住這一特征。張丑評此畫說:“觀云林畫跡,求其氣韻生動者,當以《春山嵐靄》為冠。”(《清河書畫舫》)極中肯綮。詩的后兩句,忽然轉筆寫到張旭。張旭吳人,云林以張旭舊業所在地之春山作為摹寫對象,所以出現三、四句詩意,也寄寓著詩人兼畫家的倪瓚對前代藝術家的緬懷情思。
上一篇:《題春山嵐靄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春山讀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