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殘
卓犖伊人興無數(shù)①,結(jié)茅當在蒼山路。
山色依然襟帶間,山客已入云囊住②。
天臺仙鼎白云封,仙骨如君定可以。
寒猿夜嘯清溪曲,白鶴時依檻外柱③。
【注釋】
①卓犖(luo):卓絕出眾。左思《詠史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②云囊:云霧之中。③檻(jian):欄桿。
【評說】
本詩見上海博物館藏髡殘《蒼山結(jié)茅圖》題詩。
髡殘(1612—1673),明末清初畫家。俗姓劉,字介丘,號石溪、白禿、殘道人、石道人、電住道人、䒶(古“天”字)壤殘道者等。湖南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二十歲時出家為僧,早年歷游各地,后長期居于南京牛首祖堂山幽棲寺。天姿高妙,性情直硬,崇尚氣節(jié),出家后交游者主要是明代故老遺民,如顧炎武等。與程正揆(號青溪)交往密切,并稱為“二溪”。髡殘工畫,山水筆墨蒼郁深厚,景物茂密繁復,意境幽深奇奧,自成一家。張庚《國朝畫征錄》評之曰:“石溪工山水,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與石濤并稱“二石”,與石濤、弘仁、朱耷合稱為“清初四畫僧”。亦能詩書。
在蒼山翠林之中,只見兩位卓犖出眾的“高人”,一位正在打坐參禪,一位則開窗遠眺,頓生無數(shù)興寄。冉冉升騰的白云繚繞著蒼山翠壑,似乎只在襟袖之間,早已把山徑封鎖,把塵世間的一切凡夫俗子都擋在其外。這云封霧鎖的深山邃谷之中,只聽得猿啼鶴唳,瀑布淙淙,松濤歌嘯,更見曲折迂回的山溪邊,一只仙鶴正從松林中走出來,悠閑踱步,倚欄而歌。這般景致,真如仙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隱者簡直是仙人。在詩中,作者極盡筆力表現(xiàn)這一清幽之美,在這一畫境中,人和自然是一體的,誰是畫中的主人?是悠閑的仙鶴,還是世外的“高人”?只有那遠離塵世喧囂的自然聲色,才是他的詩情所在,只有“水流心不競,云與意俱遲”的意境,才是畫家的理想。無怪乎髡殘要在題畫中說:“十年兵火十年病,消盡平生種種心。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猶向畫中尋”,并自稱“為因泉石在膏肓”。
上一篇:《題芭蕉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蒼林疊岫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