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
鏡湖真僧白道芬①,不服朱審李將軍②。
漫汗平鋪洞庭水③,筆頭點出蒼梧云④。
且看八月十五夜,月下看山盡如畫⑤。
【注釋】
①鏡湖:湖名,位于會稽、山陰兩縣界。唐代高士賀知章曾退隱此地。②朱審:唐代中期畫家,吳郡(今蘇州)人,工畫山水,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其畫“實為后代之模楷也,居妙上品”。李將軍:即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③漫汗:形容水廣大無際貌。④蒼梧云:古時相傳白云出自蒼梧。蒼梧,山名,又名九嶷,位于今湖南寧遠縣。⑤“月下”句: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中有“丹青畫出是君山”句。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四、《全唐詩》卷二六五。
僧道芬,唐代中期畫家,俗姓白,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擅長山水、松石,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稱其“格高”。后因作畫而逝,徐凝有《傷畫松道芬上人》(因畫《釣臺江山》而逝)一詩。
此詩先用朱審、李將軍作為陪襯,表現道芬上人繪畫藝術之高。此處朱審、李將軍并列,同作為唐代山水畫的典范,而道芬上人不甘居于二人之后,可見他們當時都是名重一時的山水畫家,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像朱審、道芬上人等畫家差不多已被人們遺忘殆盡了。題畫詩為我們保存著這些畫家的可貴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說,題畫詩不僅具有一般詩歌的功能,亦具有保存畫家史料的特殊功能。中間兩句用“平鋪”、“點出”兩種作畫技巧描寫道芬上人畫法之精。畫中那一波萬頃、浩渺無垠的洞庭湖水,層層山巒及飄蕩于其中的朵朵白云,在畫家的筆墨揮灑下一一呈現,顯示著畫家精深的筆墨技藝。最后兩句用“如畫”贊頌道芬上人作品之美。一般題畫詩中往往用以畫作真手法來稱贊畫面的生動美麗,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此處卻以中秋月夜的洞庭山水來比喻畫面風景,在詩人看來,月夜的洞庭風光似乎還比不上畫面山水的美麗,這樣進一步反襯道芬上人的作品之美,筆墨之精。這應是題畫詩的又一創作方法。
上一篇:《畫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紅牡丹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