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穆
笑我生平癡有托,筆墨毫來風(fēng)雨搏。
興酣畫馬如有神,曾謂龍媒經(jīng)絕漠①。
春風(fēng)芳草連天青,駃騠初上黃金嚼②。
咄嗟一顧萬里空③,此道廖廖更誰作。
龍眠將心妙入神④,我笑無心誰墜著?
【注釋】
①龍媒:駿馬。《漢書·禮樂志·天馬歌》:“天馬徠,龍之媒。”②駃(jue)騠(ti):良馬。嚼jiao):嚼子,為便于駕御,橫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鐵鏈,兩端連在韁繩上。③咄(duo) 嗟:呼吸之間,言時間之短。左思《詠史》:“俯仰生榮華,咄嗟便彫枯。” ④龍眠:北宋畫家李公麟。因其晚年隱居龍眠山,號曰龍眠居士。尤善寫人物,鞍馬。
【評說】
本詩選自張穆《鐵橋山人稿》。
張穆(1606—1687),清代畫家。字爾啟,號穆之,又號鐵橋。廣東東莞茶山人。父張世域曾任廣寧教諭、廣西博白縣知縣。張穆出生于柳州,少時曾于羅浮山石洞讀書。二十七歲北上,本欲從戎邊塞,御清兵于關(guān)外,未被山海關(guān)督師楊嗣昌所用,南還兩粵。滿清入關(guān)后,亦曾募兵支援福建唐王政權(quán)。汀州事變,唐王死,張穆部隊糧餉不濟(jì),且廣東的南明政權(quán)內(nèi)耗不斷。眼見南明之?dāng)∠鬅o法挽回,張穆痛心疾首,退隱故里,便將自己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寄意詩畫。他所作山水有生氣,尤善畫馬。亦能詩,有《鐵橋山人稿》。
張穆曾作過數(shù)十首《畫馬歌》,記述良馬的各種習(xí)性。這一首《畫馬》詩,可視作其總綱。畫家筆端飽蘸深情,興來揮灑筆翰,風(fēng)起墨飛,速然成畫,畫上駿馬如有神助,躍然紙上。龍媒良駒馳騁在廣袤的絕漠之上,雖然還只是一匹初上金嚼的幼駒,然而在春風(fēng)、芳草的撩撥之下,咄嗟之間,伴隨著一陣騰起的飛塵,早已奔出很遠(yuǎn),不見蹤影。此等佳作不可等閑視之,能作此畫者廖廖無幾,除“我”之外,又有何人? 因為其中有深寓,“我”生平畫馬,一往情深,更癡有寄托,始終不忘為國效力,馳驅(qū)疆場,一如駿馬疾飛平川。詩到此處,綰結(jié)首句,使得詩意更為圓轉(zhuǎn)流暢,猶如珠走玉盤。畫家在詩畫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一思想,在詩的末二句中再次以反詰句式得到了強化。龍眠山人善寫鞍馬,心妙入神,“我”與之同道,無論龍眠,抑或“我”的畫作,若以“無心”解讀,又會有誰能夠盡著興寄和風(fēng)流呢?
上一篇:《畫赤壁》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畫馬》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