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①。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②。
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注釋】
①攢(cuan):簇聚。②跳脫:又作“條脫”、“挑脫”,手鐲、腕釧一類的臂飾。
【評說】
本詩選自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曹雪芹(?—1763),清代著名文學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豐潤,后遷遼陽,入滿洲正白旗。祖、父輩任江寧織造六十年,為康熙親信。雍正時,父被革職抄家,遷北京。乾隆時,又遭巨變,家境頓落。他工詩多才,中年后居家北京西郊,著《紅樓夢》,此乃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不朽杰作。
這首《畫菊》即出自《紅樓夢》。在小說中,此詩題名蘅蕪君(薛寶釵)所作,而實出曹雪芹之手,這是作者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在《紅樓夢》中,寶釵是個“冷美人”,有大家閨秀的雍容大度和傳統禮教的深厚教養,不輕易流露內心情感。此首題畫詩,文句優美,卻缺乏感染力,只求字面功夫,而這才正合寶釵的性格。
首二句,詩中就表現了寶釵以文藝為小道的觀點,她明言,詩后戲筆畫菊,乃出于一時的逸興,并非存心作畫而苦苦追求,費盡心機。類似的語句在小說中遠不止一次。次二聯,先描寫畫的技巧,進而描寫作畫時的靈感構思,風神意態。用潑墨法使枝葉繁茂,乍看是“千點墨”,以此可更加突現花姿;花朵攢簇,用水墨暈染而成,極富生機,甚至在菊花上也表現出幾痕寒霜。這一濃淡疏密變化,遠近掩映,是離不開對菊花姿態的心領神會的,因而在創作時用筆靈動巧妙,畫中的菊花仿佛也就活了,菊花之寒香裊裊散逸,環繞著腕上的手鐲。末聯極夸畫藝之高超,直可以假亂真:你不要把畫上的菊花當作花圃采來的真花呀,那只是粘貼在屏風上,聊以慰藉重陽的寂寞而已。
上一篇:《畫菊》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畫菊與某官留別》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