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共十二首。這是第一首,其主旨是勸勉世人相處應當和睦。
詩歌一開頭,就充滿著無限的感慨。說人生在世是沒有根底的,猶如路上的塵土飄飛,聚散無常,隨風飄轉;此身已經歷了種種變故,早不是原來的樣子了。蒂,同蒂,借作柢。樹的直根稱為柢。常身,就是本來的樣子。陶淵明早年曾幾次出仕,先后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但他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一直得不到施展,又不肯與士族社會同流合污,于四十一歲棄官歸隱,過著平靜的田園生活,青年時代的壯志已銷磨殆盡,所以說“此已非常身”。這四句詩,是作者感嘆人生的飄泊無常。
正因人生飄泊無常,所以接著四句,作者主張人們應該到處和睦相處。人一出生,相互之間就如兄弟一般,何必非要骨肉同胞才能相親呢?遇有歡慶之事,則應作樂,邀聚近鄰共同歡飲。落地,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意思。斗,酒器,猶今之酒杯。比鄰,近鄰。“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是對“落地為兄弟”的形象化的補充說明。從這四句詩里,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人們的和睦相處,不光表現在相邀飲酒方面,更重要的應表現在及時相互勉勵,為實現自己的志業而努力。一個人到了老年階段,壯年時期自然是一去不返了,正像一天當中難有兩個清晨一樣;所以應當及時相互勉勵,歲月流逝,是不會等待人的。這四句詩,可算是作者五十年生活經驗的結晶,道出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其中“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兩句,具有奮發向上的積極意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全詩的警句,成了后人相互勉勵的格言。
詩歌語言平易自然。詩歌開頭四句“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的比喻,雖是化用《古詩》“人生寄一生,奄忽若飆塵”的語意,但說得更通俗形象。詩中有敘述、有議論,二者又結合得十分緊密。
上一篇:《雜詩二首(其二)·[漢]孔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雜詩十二首(其三)·[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