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草綠汀洲,王孫耐薄游1。年華初冠帶,文體舊弓裘。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使君憐小阮2,應(yīng)念倚門愁。
三、四切王孫,五、六纖秾,不減少陵“野館濃花發(fā),春帆細(xì)雨來”之妙,結(jié)有用意在。
【校記】
1.耐,《全唐詩》一作“奈”。
2.憐,《全唐詩》一作“矜”。
【箋釋】
[王牧] 不詳。王使君叔,乃王牧之叔父,名不詳。使君,漢時稱刺史為使君。后亦尊稱州郡長官為使君。《三國志·蜀書·劉璋傳》:“(張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唐張籍《蘇州江岸留別樂天》:“莫忘使君吟詠處,汝墳湖北武丘西。” 吉州,《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八“吉州”:“本秦廬陵,屬九江郡。獻(xiàn)帝興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廬陵郡。晉太康中,移郡于石陽縣,今舊州東北故城是也。隋開皇中,改廬陵為吉州,有吉水,因為名焉。”
[王孫] 見本書卷一劉長卿《經(jīng)漂母墓》注。
[薄游] 漫游,隨意游覽。
[初冠帶] 此處謂年紀(jì)二十。冠帶,即行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天子、諸侯可提前至十二歲)舉行的加冠之禮,表示其成人。《禮記·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計二十曰弱冠。”王維《山中示弟等》:“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莫學(xué)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舊弓裘] 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yè)。《禮記·學(xué)記》:“良弓之子,先學(xué)為箕;良冶之子,先學(xué)為裘。”唐高適《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相門連戶牖,卿族嗣弓裘。”此處謂王牧繼承了先輩的文采。
[野渡]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晩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小阮] 稱晉阮咸。阮咸與叔父阮籍都名列“竹林七賢”,世因稱咸為小阮。后借以稱侄兒。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一:“三杯容小阮,醉后發(fā)清狂。”盧綸《送從叔牧永州》:“今朝小阮同夷老,欲問明年借幾年。”此處謂王牧。
[倚門愁] 謂讓父母掛念、擔(dān)憂。倚門,《戰(zhàn)國策·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門”或“倚閭”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殷切。唐張說《岳州別姚司馬紹之制許歸侍》:“天從扇枕愿,人遂倚門情。”王維《送崔三往密州覲省》:“南陌去悠悠,東郊不少留。同懷扇枕戀,獨念倚門愁。”
【輯評】
《四溟詩話》卷四:岑嘉州《送王司馬》詩:“海樹青官舍,江云黑郡樓。”何仲言《下方山》詩:“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謝惠連《搗衣》詩:“宵月皓空閨。”李嘉祐《送王收》詩:“細(xì)草綠汀洲。”此皆以聲色字為虛活用者。蓋有所祖:《春秋》“丹桓宮楹”,《周頌》“亦白其馬”,《史鑒》“秦始皇伐其木,赭其山”,《漢書》“二千石朱兩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一:天然名秀,當(dāng)時稱其齊梁風(fēng)格,不虛也。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膾炙人口者,如……李嘉祐之“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此等句當(dāng)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上一篇:《和都官苗員外秋夜省直對雨簡諸知己》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