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華
照影青鸞不自持①,天風颯颯弄毰飔②。
月寒波冷簫聲歇,續得黃陵廟里詩③。
【注釋】
①青鸞:鳳凰之類的神鳥。傳說鳳有五,其中多青色者為鸞。這兒用以比喻竹枝。自持:自我約束。曹植《洛神賦》:“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②颯颯:風聲。屈原《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毰(an)飔(si):疾風。 ③黃陵廟:古跡名,在湖南湘陰北?!端涀ⅰは嫠罚骸昂髁?,徑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于湘江。……故民為立祠于水側焉?!?/p>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七七。
李日華(1565—1635),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君實,號九疑、竹懶,嘉興(今屬浙江)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書畫,善賞鑒,尤工山水、墨竹,用筆矜貴,格韻兼勝。山水學巨然、吳鎮,蒼郁秀潤。一生淡于仕進,博覽群書,詩文奇古,作有多種書畫筆記,如《書畫想象錄》、《六研齋筆記》、《竹懶畫媵》、《紫桃軒雜綴》、《味水齋日記》、《槜李叢談》等,筆調清雋,表現出閑適的心態。還著有《恬致堂詩話》。
據《史記·五帝本記》載,舜南巡狩,死于蒼梧,葬九嶷山。相傳,帝二妃娥皇、女英,追帝到湘浦,遠望蒼梧,臨江慟哭,淚灑江邊之竹枝,形成了斑斑點點,這便是人們俗稱的“斑竹”、“湘妃竹”。李日華在題詠這幅《映水竹枝》時,就把水邊之竹與二妃之傳說結合起來,把讀者帶入到一個哀感的神話境界中。為續“黃陵廟里詩”,題詩的前三句就著力營造湘浦水云間的蕭索意境,風、月、波、簫,蘊含著無盡的綿綿長恨。天風颯颯,陰冷疾速,使得照影水邊的竹枝,不能自持,東倒西歪;波寒月冷,萬籟俱寂,玉漏沉沉中,忽有一縷簫聲,裊裊飄入耳際,如曲折泉流,冰灘阻澀,斷續不居,一個“歇”字,實含幾多傷心與幽咽。佇立水邊,靜聽簫咽,愁思不已,二妃音容宛在,仿佛依舊可以看見她們蹙眉凝淚,遙望九嶷。與一般題畫詩相比,此詩跳躍性極強,從眼前畫竹興起,引出湘妃竹的傳說,跳躍到愁縈湘浦這一意象,最后折回到神話傳說,落筆于埋藏自己內心的一片深情。
上一篇:《畫扇與高日斯》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