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
寫竹兼寫蘭,欹疏墨痕吐①。
一花與一枝,無媚有清苦。
擲紙自嘆息,不入畫師譜。
酬人分精粗,妙語吾所齲
鈐以小私印,署名隸書古。
半幅懸空齋,色香滿巖塢。
隱坐整日看,冷吟獨閉戶。
飲水張玉琴,斜陽忽飛雨。
【注釋】
①欹(qi)疏:傾側疏朗。
【評說】
本詩選自金農《冬心先生集》卷一。
金農對寫竹有專門的論述,集中在《冬心先生畫竹題記》(見《美術叢書》)。其中曾講道:“一枝一葉,蓋不假何郎之粉,蕭娘之黛,作入時面目也!”“予于畫竹亦然,不趨時流,不干名譽,叢篁一枝,出之靈府。”“平生高岸之氣尚在,嘗于畫竹滿幅時,一寓己意,林下清風,惠貺不淺,觀之者不從塵坌中求我,則得之矣。”所以,在繪畫創作中,冬心的蘭竹,疏朗欹側,屈曲虬勁,一枝一花,一竿一葉,毫無媚俗之態,更多的只是清苦之氣。畫家聊以自我寫懷,但畫完之后只有無盡的嘆息,于是擲紙閣筆,其中的重要原因便無人賞會。他的蘭竹不趨時流,凡夫俗子自難理解,更不用說欣賞,以至把它的作品輯入畫師譜。詩的前三聯,由題畫表達了畫家孤獨無伴的苦悶。雖然索書求畫者絡繹不絕,但真正的知音實在難得,于是也就草草應付,有時就讓門人(如羅聘、項均等)代筆。而如今,程鳴、江炳炎二人索畫,我毫不懈怠,遂作蘭竹以贈,作后再鄭重地蓋上一方私印,用古樸的隸體署上姓名。因為程、江二人所提“酬人分精粗”這一原則,堪稱妙語,因而作者也寫入詩中,為我所用,這其實也就是“我”對求畫者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的注解。如果與我是同道,看到這幅無媚有清苦的蘭竹時,也會產生我以下的這些感受。把半幅大的蘭竹懸于空齋,頓時色香盈室,充溢于屋外的巖塢之上,閑坐書齋,整日看畫不覺厭,非但不厭,反而興致倍生,獨自閉門長吟,品茗彈琴,直至夕陽西下,飛雨飄零,尚且不知。從中可見,畫家強烈的自信,即便有儔伴難覓、無人賞會的苦惱,也終不改其本色。
上一篇:《畫蘭》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畫蘭竹自題紙尾寄程五鳴江二炳炎》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