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綱
韻勝原從骨勝來,外間狂草信輿、臺。
馮班、何焯津梁在,肯許良常向溯洄。
祝枝山,即祝允明(1460—1526),明書法家、文學家。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弘治舉人。官廣東興守知縣,遷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征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鐘、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 《名山藏》說:“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著有《懷星堂集》等,又撰有《興寧縣志》。 《成趣園記》為祝允明行楷作品。
翁方綱(1733—1818),清書法家、金石學家、文學家。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北京)人。官至內閣學士,能詩文,精鑒賞,尤長考證,著名碑帖多經他題跋。正書學歐陽詢、虞世南,隸書法《史晨》、 《韓勑》諸碑,謹守法度。論詩創肌理說。著有《兩漢金石記》、 《漢石經殘字考》、 《焦山鼎銘考》、 《蘇米齋蘭亭考》、 《復初齋文集、詩集》、 《石洲詩話》等。
翁方綱這首論書詩的寫作意圖,可于該詩自注中見出。其語云: “王虛舟每譏枝山骨韻未清,蓋未見此種行楷耳。”王虛舟,即王澍,字若霖,號虛舟,又號良常山人,清乾隆年間書法家、書學批評家,著有《虛舟題跋》、 《竹云題跋》等。他對祝允明書法有所譏諷,而翁方綱則不同意王澍的觀點,故以祝書行楷《成趣園記》為證來加以辯說。
論書詩開篇落筆,即一針見血指出,祝書并不是“骨韻未清”,而是骨勝決定韻勝,韻勝從骨勝而來。接著指出, “外間狂草信輿、臺”。外間,世間、世俗。信,誠、真是。輿、臺,古代奴隸中的兩個等級名。 《左傳·昭公七年》: “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 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后泛指地位低賤的人。翁方綱的這句詩是說,世間的所謂狂草,都是品格很低賤的。詩人在這里以反襯手法,意在突出祝允明狂草的藝術品位之高。
“馮班、何焯津梁在”。馮班,清初詩人。字定遠,號鈍吟老人。有《馮氏小集》、 《鈍吟集》、 《鈍吟雜錄》、 《鈍吟書要》等。何焯,清初校勘學家、文學家,人稱“義門先生”,著有《義門讀書記》、 《義門題跋》等。這句詩是說,馮班、何焯的學識和書論,是引導后進的正確道路。津梁,橋梁,也用以比喻起橋梁作用的事物。翁方綱的邏輯推理是說,既然有馮班、何焯這樣的學問家、批評家作為后學的津梁,那未怎肯聽從良常山人——王澍逆流而行呢?溯洄,逆流而上。《詩經·秦風·蒹葭》: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毛傳:“逆流而上曰溯洄。”這里引申為逆流而行。意謂馮班、何焯的學識及其為世所重的書學批評,已為清代書法創作、書法批評指出了正確門徑,不容王澍逆流而行。這實際上是為祝允明辯解,說明王澍對祝允明書法的批評是不正確、不公平的。這又是用了另一種反襯的手法。
不可否認,王澍的書學批評著作是較有價值的,應給予一定的學術地位。翁方綱不一定不承認這一點,但由于王澍對祝允明的批評有所偏頗,因而他對王澍也取貶抑態度,這是論辯中的所謂“以我不平,破汝不平”。
上一篇:《題畫詩》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秋風紈扇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