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駒
太乙真人蓮葉舟,脫巾露發寒颼颼。
輕風為帆浪作楫,臥看玉宇浮中流①。
中流蕩漾翠綃舞②,穩如龍驤萬斛舉③,
不是峰頭十丈花,世間那得葉如許。
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④。
恍然坐我水仙府⑤,蒼煙萬頃波粼粼。
玉堂學士今劉向⑥,禁直岧峣九天上⑦。
不須對此融心神,會植青藜夜相訪⑧。
【注釋】
①玉宇:指澄徹的蒼穹。②翠綃:指大蓮葉。③龍驤萬斛:萬斛大船。晉代龍驤將軍王浚受命伐吳,修造大型舟艦,一舟可載二千人,后因稱大船為龍驤。④天人:出《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略》邯鄲淳稱贊曹植語。本指出類拔萃的人,這里指天仙。⑤“恍然”句:化用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悄然坐我天姥下”。⑥玉堂學士:即翰林學士,宋代稱翰林院為玉堂。今劉向:以漢代博學之士劉向喻稱宋代翰林學士王黼。⑦岧峣(tiao yao):高峻貌。九天:九重天,天子所居之處,翰林院在宮內,故云。⑧青藜夜訪:用王嘉《拾遺記》故事,云:“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思覃精。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過,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燃,因以見向,說開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評說】
本詩選自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三。
太乙真人,道家中神仙名。畫家李公麟曾創作過一幅太乙真人仰臥在大蓮葉中讀書的畫卷。宋代翰林學士王黼收藏過這幅畫,曾請韓駒為它題詩。后來,這首題畫詩“盛行一時”,深受大家喜愛。
這首七言長篇古詩,凡十六句,四句一韻,平仄韻相間,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層四句,描寫畫面上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太乙真人乘坐在一張大蓮葉上,脫去頭巾,露出頭發,白發蕭蕭,寒風颼颼,刻畫出神仙傲岸不羈、超塵脫俗的性格。這兩句寫太乙真人。蓮葉舟無人駕駛,輕風為帆,水波為楫,推動著蓮葉舟前進。太乙真人仰臥于蓮葉舟上,觀看著澄空。這兩句寫蓮葉舟,兼帶寫太乙真人。
詩的第二層四句,重點描寫畫上的蓮葉舟。前二句寫蓮葉舟在水波中蕩漾,上下浮動,像在舞動著,穩如萬斛大船。后二句說明大蓮葉是從華山蓮花峰上來的。華山蓮花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李白《古風》:“西上蓮花峰,迢迢見明星”。而太乙真人乘坐的大蓮葉,也就是來自蓮花峰,否則,人間那有這么大的蓮葉呢?這一層詩意,著重表現大蓮葉在浩渺水波中浮動的情狀及其來歷,從而烘托太乙真人的超然世外的形象特征。
詩的第三層四句,贊頌畫家李公麟的畫藝,意謂李公麟的畫藝登峰造極,出神入化,在畫絹上幻化出氣宇不凡的天仙,畫圖具有驚人的藝術魅力,仿佛使我坐在煙波萬頃的水仙府中?!吧n煙萬頃波粼粼”句,與前文的“浪作楫”、“浮中流”、“中流蕩漾”等詩歌意象遙相呼應,構成太乙真人蓮舟圖的自然背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上世界。
最后四句,詩意由畫面、畫家轉到收藏家王黼身上。上兩句寫王黼任職翰林院,在宮里值夜。下兩句,詩人對王黼說,你不要對著這幅畫看個不停,與畫上人物心神交融,應當拄著青藜杖,乘夜去拜訪那位太乙真人。詩人用“以畫作真”的傳統手法,收束全篇,傳太乙真人之神,引起讀者無窮的遐想,饒有情致,胡仔評此詩說:“語意絕妙,真能寫盡此畫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的中肯綮。
上一篇:《題李亮功家周昉畫美人琴阮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李成寒林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