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
江云黏波晚模糊①,青山忽失如亡逋。
乾坤瑩凈冰作壺②,春意散入千林枯。
野橋古渡行人無③,清音瑟索鳴殘蘆。
江天萬里一老夫,短蓑如蝟舟如鳧④。
魚寒入泥不上罛⑤,歸來遠識漁村孤。
柴門夜叩聞犬呼,逕竹壓折誰相扶。
山妻自炊稚子沽,不羨炙肉圍紅爐⑥。
嗟予客游歲屢徂,詩囊隨驢走髯奴⑦。
長安何處覓酒徒?飛花撲頭帽不烏。
旅舍無夢遠江湖,慚對《風雪歸莊圖》。
【注釋】
①黏:此字極佳,然有所本,秦觀《與子瞻會松江得浪字》:“離離云抹山,窅窅天黏浪。”②冰作壺:形容雪景清徹,姚崇《冰壺賦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 ③“野橋”句:用唐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無橫”意。④舟如鳧:小舟遠望如鳧鴨,語出《劉子》:“海濱居者,望島如舟,望舟如鳧?!?⑤罛(gu):大魚網。⑥“不羨”句:不羨黨家羊羔美酒,但圍紅爐啜雪水煎茶?!督鹞念惥邸罚骸疤展鹊命h家姬。冬日取雪水煎茶,謂姬曰:‘黨家識此風味否?’姬曰:‘彼粗人,安得此?但能銷金帳底,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⑦詩囊隨驢:用李賀故事,《新唐書·李賀傳》:“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p>
【評說】
本詩選自高啟《高青丘集》卷一○、厲鶚《南宋院畫錄》卷六。
夏珪善畫雪景,師法范寬,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云:“夏珪工人物、山水,醞釀墨色,麗如染傅,筆法蒼老,墨汁淋漓,雪景學范寬?!毕奈膹秷D繪寶鑒》:“(珪)善畫人物、雪景,全學范寬。”據厲鶚《南宋院畫錄》考見的夏珪雪景圖有:《王恭涉雪圖》、《剡溪夜棹圖》、《灞橋詩思圖》、《溪橋暗雪圖》、《千山暮雪圖》、《雪夜歸帆圖》、《江天霽雪圖》、《雪崗樓閣圖》等。可惜他的這些雪景圖,都已失傳,我們無法一睹其神采,而高啟的《夏珪風雪歸莊圖》詩,具體地描繪了畫面景色,為我們存留了該畫的風貌。
這首題畫長詩,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押平聲七虞韻,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兩大段。第一段十四句,描寫畫面景色和人物活動,詩人先用六個詩句寫風雪之夜的景象,江云含雪,與江波相接,“黏”字煉得好。大雪紛飛,夜色模糊,青山失去影蹤,古渡無人,風吹殘蘆,發出蕭瑟清響;大千世界,一片晶瑩清徹,春意全消,散失在枯林之中。六句詩,鳥瞰式地攝取畫幅的整個景色和氣象,為下面的人物活動提供了規定性的場景。先寫老夫的活動,因天寒無魚,他返回漁村,叩應題面“歸莊”意。次寫山妻、稚子的活動,他們沽酒備菜,與漁夫圍爐取暖同樂。
最后六句為第二大段,寫觀畫感嘆。詩人感嘆自身長年客游京師,只有詩囊、老奴相隨,無處尋覓酒友。今天,遇上飛花撲頭、帽子發白的風雪天,可是,身在旅舍,不能回鄉返家,不能與家人圍爐飲酒,連做夢也無法到達江湖上。因此,面對夏珪的《風雪歸莊圖》,感到慚愧。這一個結尾段,不僅能遙應《風雪歸莊圖》的題意和全詩的題旨,有力地收煞全篇,而且還將自己羈旅生活的苦況、還鄉歸莊的強烈愿望,充分地攄寫出來,真是氣完神王,情到意足,不愧為高啟集中的精品。
這首長詩,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需要介紹。細心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高啟在每句詩的結尾都押了虞韻,這叫句句人韻格。七言古詩在南北朝以前,就是句句入韻的,如曹丕《燕歌行》,稱為漢魏古體,也稱“柏梁體”。在當時,這是不足為奇的。到了唐代,七言古詩以隔句用韻為常格,反而以句句用韻為變體,很少有人寫它。高啟運用這種變體的七古詩體或來寫作題畫詩,足以見出他雄肆的詩才和不愿囿守常規、力求創變的詩學思想。
上一篇:《詠畫障》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學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