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具有大才、豪情的人,他不被世用,不為人識,流落荒野,引弓把酒,麻衣浴風,高歌遣懷。他堅貞的心志,決不為命運的遭遇所屈服;他懷著冷靜的心情思索著人生:人們雖然把人間的枯榮不等,看作是天意偏私所致;可是,試看寒風凜冽時節又轉變為春柳垂綠時節,枝條上輕煙堆籠,何嘗是枯枝敗葉的形狀,天公何嘗偏私,只有人世欠乏公道!李賀在詩中對臥食重祿、壓抑賢才的官僚制度,發出嚴厲批判,他希望蒼天有眼,使人間公道得以實現,讓具有大才豪情的人,得有用武之地。更可貴的是,李賀從自然的變化發展中領悟出,生活遲早會變化的,寒風轉化為春柳,枯槁轉化為榮發,自己的屈抑窮困也會有伸展舒懷的一天。我們今天可知,從辯證法的意義上看來,在歷史的運動中枯榮轉化是不可避免的,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恩格斯說: “在人類的命運中除了不固定本身之外沒有任何固定的東西,除了變化本身之外沒有任何不變化的東西。”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37頁)當然,變化是要有時間過程的,并且歷史的步伐總是慢于辯證法的,因此,恩格斯說: “辯證法往往還是要等待歷史很久”。 (《自然辯證法》92頁)由于這個原因,李賀在他二十七歲的有生之年中,并沒有遇上他所悟出的“寒風又變為春柳”的枯榮之轉,而平生所遇卻是“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 (《開愁歌》) “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 (《浩歌》)最終則是“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來》)生活在他所預言的“雄雞一聲天下白” (《致酒行》)的今天的人們,可以為他招得“迷魂”了!
李賀的志向宏遠,詩才曠代,“狹行無廓路,壯士徒輕躁”,年命早逝,頓冷詩壇。后代許多詩人為他無限惋惜。杜牧稱譽他的詩風: “云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音“剁”,破敗的意思)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李長吉歌詩敘》)李商隱就人傳說李賀死前恍忽間見上天使者召其去為天宮的白玉樓作記之說,感慨成語: “茍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于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李長吉小傳》)李商隱憤恨當時的執政者對李賀的“排擯毀斥”,這說出了無數讀過李賀詩的人的共同恨憾。
上一篇:李白《月下獨酌》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杜牧《泊秦淮》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