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彭老·一萼紅》李彭老
李彭老
寄弁陽翁①
過薔薇。正風暄云淡②,春去未多時。古岸停橈③,單衣試酒④,滿眼芳草斜暉⑤。故人老、經年賦別⑥,燈暈里、相對夜何其⑦。泛剡清愁⑧,買花芳事,一卷新詩。流水孤帆漸遠,想家山猿鶴⑨,喜見重歸。北阜尋幽⑩,青津問釣,多情楊柳依依。最難忘、吟邊舊雨(11),數菖蒲(12)、花老是來期。幾夕相思夢蝶(13),飛繞蘋溪(14)。
注釋 ①弁陽翁:周密自號弁陽翁,與李彭老、李萊老交誼甚深。②暄(xuān):溫暖。③古岸:年代久遠的河岸。橈(náo):原指船槳,此處借指船。④單衣試酒:語出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試酒:品嘗新釀的酒。⑤芳草斜暉:語出歐陽修《采桑子》:“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⑥經年:年復一年。⑦夜何其:夜色如何。《詩經· 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⑧泛剡(shàn):用王徽之(子猷)雪夜訪友一事。《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⑨家山:故鄉。⑩北阜:北山,指隱士所居處。(11)舊雨:唐杜甫《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言常來的賓客,過去遇雨也來,如今遇雨不來了。后以“舊雨”指老朋友。(12)菖蒲(chāngpǔ):水草名。《呂氏春秋·任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13)夢蝶:用莊周夢蝶典故。 詳見1260頁吳文英《思佳客》注釋①。(14)蘋溪:岸邊長滿蘋草的溪流。指周密居處。 周密號蘋洲,詞集名《蘋洲漁笛譜》。
夏山圖 【宋】 屈鼎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鑒賞 在南宋末年的詞壇上,有許多交誼深厚的詞人。他們用詞作來述說思念,傳達問候。這一首《一萼紅》,便是其中的一首。弁陽翁,是宋末詞人周密的號。李彭老、李萊老兩兄弟和周密都是湖州人,相識多年,性情相合,又都工于詞作,留下了多首相互唱酬的作品。
詞題標明是“寄弁陽翁”,說明這是一首離別之后思念的詞作。首句“過薔薇”,引人憶起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的意境。“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是周邦彥在薔薇花謝后對春歸人老的惆悵。而此刻的李彭老,面對著凋謝了的薔薇花朵,感覺到夏日初臨,熏風拂面而來的暖意。天空中云淡風輕,年代久遠的河岸邊停泊著無人的小舟,“單衣試酒”這直接從周邦彥《六丑》詞作沿用而來的句子,再一次隱約傳遞出周詞中的意境:“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滿眼芳草斜暉”為詞作籠上一層黃昏時夕陽的寂寥。并未如周詞般側重詠物,詞由風景轉至寫離情:“故人老、經年賦別”,“故人”,便是指周密。“老”字,點出心境的衰颯。春已遠,人已老,離別仍在阻隔,只能一年年吟唱著離別的詩詞。現實無可奈何,忽然插入一筆回憶,“燈暈里、相對夜何其”。曾經燈火暈黃的夜晚,友人對坐,縱情談笑,不知夜色如何。回憶的閘門既已打開,往昔的情形便一幕幕浮現眼前:“泛剡清愁”,也許是指周密雪夜乘舟尋訪龜溪二隱的雅興;“買花芳事”,也許是在某個“擔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的賣花聲里,與故人“買桃花、買梅花”(蔣捷《昭君怨》)的芳心雅事。這清愁和芳事都融入在“一卷新詩”中,都吟成一卷流麗鐘情的新詩。
下闋以漸漸遠去的流水孤帆起筆,引出綿長悠遠的思念。周密此時或許已歸湖州故居,所以李彭老的遙想中,有“想家山猿鶴,喜見重歸”的想象。彼處是歡喜的重逢,此處卻是孤單的思念。以下均是一己的抒情:在北山上獨自尋覓幽境,在綠水蕩漾的渡口孤單地垂釣,多情的是依依的楊柳,難忘的是曾經一同吟詩的故人。數著菖蒲老去的日期,那將是你我約定重逢的日期。 “幾夕相思夢蝶,飛繞蘋溪。”歇拍極清雅、細膩,將思念與離愁寄托給夢中的蝴蝶。飛繞在蘋溪的蝴蝶,是詞人夢中的化身。 雖是化用莊生夢蝶的典故,卻將惘然與思索轉換為清愁與思念;雖與“愿逐月華流照君”(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深情相似,但更為蘊藉含蓄。
李彭老今存詞不過21首,其中就有8首與周密有關。《古今詞話》中載:“王定甫云:‘筼房詞秀潤醞藉,不失名士風流。’”又載:“儀墨莊云:‘筼房詞,夷猶清潤,聲靜氣和。’”從這首詞看來,李彭老的詞作的確有情味深長、清潤含蓄的特點。(黃阿莎)
滄溪圖 【明】文徵明 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 宋代用于遠洋航行的“客舟”。宋代有一種名為“客舟”的民間客貨船,閩浙沿海常造之,用于遠洋航行。北宋時,船長十余丈、深三丈,闊兩丈五,可載兩千斛粟。南宋時,深闊各數十丈,可載千人和大量貨物。其狀“上平如衡,下側如刃”。航運設備齊全。船底設置水密隔艙。船腹兩旁,有捆縛大竹而成的橐,用以增加穩性和測量吃水,載人裝物,水線不得過橐。有櫓十支,每櫓數人搖動。其多者至二十櫓,每櫓十至二十人。船尾置大小兩主舵,又有副舵,配合主舵控制方向,隨水深淺分別使用。有檣三四根,由轉軸升降,大檣高十丈,頭檣高八丈。每桅掛帆三四張,或布或竹。頂有滑輪,用絞車收張帆篷。船上立竿,其頂系鳥羽測定風向。航行時,以指南針及星宿定向。風正則張帆五十幅;稍偏則利用篷,像鳥翼左右開張;風息,利用大檣頂部稱為“野狐帆”的十張小帆。停泊時,以絞車落下船首的木爪碇石,碇有正副,所系繩索長五百尺。帶有小船,用于救生、捕魚及其他勤務。有四層艙室,五十至一百間客房。船上還可養豬、種菜、釀酒,種植觀賞花木。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煜·一斛珠》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一落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