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①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②。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④。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⑤。
【注釋】
①王勃:見《別薛華》。
②城闕:城樓觀闕。闕,城門或宮門兩旁供觀望的小樓。三秦:指長安附近地區。項羽滅秦后,分秦地為三,封秦三降將守治,稱三秦。五津: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指杜少府赴往地。
③宦游:出外做官。
④“海內”二句: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這里化用其意,比鄰,近鄰。
⑤無為:不要、不用之意。岐路:指分手的路口。沾巾:眼淚沾濕了佩巾。
【詩本事】
這是詩人二十一歲游蜀之前,在長安供職期間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詳。少府:唐人對縣尉的尊稱。蜀川:猶言蜀地。又作“蜀州”。
【賞評】
首聯點出送別和將去的地點,背景十分壯闊。隔著“風煙”而望,可見將行的路途之遙,以及今后將與友人的相隔之遠。頷聯抒寫離情,妙的是“與君離別意”之下沒有接上“別意”如何,而是對了個“同是宦游人”。這就不僅僅是離別,而且是寫同一種人生苦辛;這句實乃是心與心的映照,心既相同,別意如何就不必說了。下聯續接此意:只要是知己,四海之內,即便遠隔天涯也有如鄰居。徹底丟下送別詩的凄涼,只取真摯情懷,境界大開,卓絕古今,無怪乎被稱為是“第一等襟抱”。
這首與作者另一篇贈別詩《別薛華》相反,以整個人生壯闊的大背景消減一時別苦,并在收尾時瀟灑地說,不過是短暫分手,沒必要像小兒女那樣淚流不盡。我們只瀟灑前行,只要胸中還有彼此,心神相交,就沒必要為形而困。全詩意境新穎闊大,用字疏朗省凈,代表了初唐詩人光英朗練的風格特征。
【詩評選輯】
①明·顧璘《批點唐音》卷一:讀《送盧主簿》并《白下驛》及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②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徐中行曰:不落色相鉛華,詩遂以氣骨勝。
③明·鐘惺、譚元春《唐詩歸》卷一:(三四句)渾成不熟。此等作,取其氣完而不碎,真律成之始也。其工拙自不必論。然詩文有創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復求變也。譚元春曰:(五六句)襲者可厭,此處未嘗不佳。
④明·陸時雍《唐詩鏡》卷一:此是高調,讀之不覺其高,以氣厚故。
⑤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四杰》:至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是理至不磨,人以習聞不覺耳。張曲江“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亦即此意。
⑥清·范大士《歷代詩發》卷八:后四句雖曠達,而意實酸辛。
上一篇: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王 維《送梓州李使君》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