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 牧①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②。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③。
【注釋】
①杜牧:見《嘆花》。
②迢迢:一作遙遙。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③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后……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玉人:美人。一解指揚州的歌女;一解為杜牧戲稱韓綽為玉人。
【詩本事】
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賞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句太有名了,它真是透明,真是美。橋,本來就是美的,何況在富庶優美的江南。你去想它們彎成新月的形狀,它們的可愛的雕刻,而有橋便有水,再加上明月輝映,你想月光下,水煙中,倒影里,是如何的景色吧。而且這景致不是單獨一處,是二十四處聚集在一起。不管“二十四”是橋名還是數目的夸張,我們眼前還是出現了那一幅玉石闌干柳帶無數、素月分輝倒影幢幢的畫面,還有蓮花涼涼的香氣彌散在朦朧夜霧里。
在這幅畫里,有個如玉般白皙潔美的人在教人吹簫。紫簫管美,簫聲更美,幽幽咽咽,沒有比它更合適水光月色清香的。畫在眼前形成了,再看“何處”兩字,才令我們知道原來“玉人”只是詩人在這二十四橋明月夜里的一番追想罷了。那么只有橋,只有月,人在何處呢?如此這句透明的詩里就帶著點悵惘凄涼。是的,青山隱隱水迢迢,這番追思的路是漫長的;江南草仍未凋,情難了的,只有那教吹簫的玉人而已。
【詩評選輯】
①宋·姜夔《揚州慢》: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②宋·劉辰翁《唐詩品匯》卷五十三:韓之風致可想,書記薄幸自道耳。
③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八:唐詩絕句,今本多誤字。……《寄揚州韓綽判官司》云“秋盡江南草未調”,俗本作“草木凋”。秋盡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說也,況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詩杜牧在淮南而寄揚州人者,蓋厭淮南之搖落,而羨江南之繁華;若作“草木凋”,則與“青山明月”、“玉人吹簫”不是一套事矣。
④明·顧璘《批點唐音》卷十四:優柔平實,有似中唐。
⑤清·黃叔燦《唐詩箋注》卷十:“十年一覺揚州夢”,牧之于揚州眷戀久矣。“二十四橋”二句,有神往之致,借韓以發之。
⑥清·宋顧樂《萬首唐人絕句選評》卷六:深情高調,晚唐中絕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⑦清·孫洙《唐詩三百首》卷八:(末二句)二語與謫仙“煙花三月”七字,皆千古麗句。
上一篇: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韋應物《寄李元錫》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