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 甫①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釋】
①杜甫:見《月夜》。
②東閣:仇兆鰲注:“東閣,指東亭。”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何遜: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詩人。此將裴迪與何遜相比,是表示對裴迪給他來詩的推崇。
【詩本事】
裴迪,關(guān)中(今陜西中部)人,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交誼很深,晚年入蜀做幕僚,與杜甫頻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裴迪寄了一首題為“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的詩給杜甫,表示了對杜甫的懷念;杜甫深受感動,便寫詩作答。
【賞評】
這首是和詩,因為裴迪寫了《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寄給杜甫表達思念,杜甫便和以此詩來答謝。首聯(lián)寫裴迪的詩,說東閣的梅花盛開觸動了你的詩興,便有了這首好詩,如同當(dāng)年何遜一樣。文人們贊美何遜詠梅有“春風(fēng)詞筆”,這里詩人用何遜比喻裴迪,是贊美之意。“對雪”也是對梅,有梅自然有雪,而且“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冰清玉潔的梅花總被比喻為雪的。杜甫知道友人對著這梅花飛雪,寒香盈袖,定會不由得想起自己,何況在惆悵的送別時候。下來繼續(xù)說,幸虧你沒有折梅相贈,不然我看到一定會因歲暮傷感,并滿懷鄉(xiāng)愁了。我這里江邊的一樹梅花,早晚漸漸開著,已經(jīng)在催人更生華發(fā)了啊。
古有折梅送春之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里頸聯(lián)“幸不折來”是反其意而言。早梅開在歲暮,因此看到梅花盛開便知又是一年將逝,杜甫壯志未申而年歲已老,更值國運艱難,漂泊亂世,心情自然是“朝夕催人自白頭”了。這首詩不同于他一般七律的工穩(wěn)方正,而有些蕭散自然的神韻。杜甫畢竟是杜甫,看似閑閑道出的句子卻詩味濃厚,詩意蘊藉,讀來聲情圓轉(zhuǎn),有種搖蕩之美。“江邊一樹垂垂發(fā)”被王國維視為第一等詩,就是因它“不隔”,極其平易自然但融合了感情在其中,能夠直指人心。
【詩評選輯】
①清·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卷九引王世貞語:古今詠梅第一。
②清·黃生《唐詩摘鈔》:直而實曲,樸而實秀。
上一篇:李 白《勞勞亭》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 白《妾薄命》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