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感事
吳 融①
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風。
飲馬早聞臨渭北②,射雕今欲過山東③。百年徒有伊川嘆④,五利寧無魏絳功⑤。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注釋】
①吳融:見《賣花翁》。
②飲馬:用《左傳》典。公元前579年,晉楚交戰,楚軍驕橫自大,揚言“飲馬于河(黃河)而歸”。李克用早在中和三年(883)與黃巢作戰時,就已打進過帝都長安,故說“飲馬早聞臨渭北”。
③射雕:用北齊斛律光善射雕鳥的故事,暗喻李克用將要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山東:指太行山以東。
④伊川嘆:用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個披發的人在野外祭祀。披發是戎族的風俗習慣,辛有據此預言這地方必將淪為戎人居住。辛有死后,戎人果然遷居于伊水之濱。此處暗喻唐王朝必將滅亡。
⑤魏絳功:魏絳是春秋時晉悼公的大夫。晉國所在地的山西,是個漢、戎雜居的地方,民族間經常發生戰爭。魏絳曾建議用“和戎”方式解決矛盾,他認為“和戎”有“五利”,晉悼公采用了魏絳的主張,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時”的政治效果。這句,通過肯定魏絳,婉轉地批判了唐王朝這次對李克用的用兵。
【詩本事】
《唐詩鼓吹評注》謂:此詩“指孫揆敗于沙陀之事”。沙陀,以族名代稱藩鎮李克用。唐昭宗大順元年(890),李克用進據邢、洛、磁三州。昭宗不顧多數大臣的反對,采納了宰相張浚等人發兵討李的主張。由于對形勢估計不足,結果三戰三敗。張浚的副手孫揆,就在這年九月李克用破潞州(今山西長治西南)時被殺。李克用的軍隊乘勝縱兵焚掠晉、絳、河中一帶。大順二年春正月,昭宗被迫罷了張浚等人的官,二月又為李克用加官晉爵。詩人吳融時在潞州金橋,有感于此,寫了這首詩。
【賞評】
這是一首極富深意的七律精品。首聯二句描畫烘托出全詩的情感背景,披著皚皚白雪的太行山在晴空的映襯下格外高峻冷峭,二月天的莽莽郊原上依然北風狂舞,未見絲毫春意。在這樣悲涼的景致中抒出的情也應是哀怨的。頷聯詩人化用典故曲表出反賊李克用的狼子野心,流露出詩人對大唐河山的關切。李克用早就想效仿楚王“飲馬黃河”的故事“飲馬渭水”了,他現在肯定具備了斛律光“射雕”的本領,摩拳擦掌準備打過太行山呢!斬釘截鐵的話語間嵌入了詩人的心急如焚。頸聯詩人繼續化用典故委婉地抒寫出對朝廷的不滿和對局勢的擔憂,乃痛心疾首之言。再過一段時間,恐“山東二百州”已非大唐所有了,為何大唐的軍隊老是屢戰屢敗呢?憂憤之情溢于言表。尾聯承以上三聯的景況而發,無奈的詩人也只能在夕陽里與戍煙中,聽一曲哀笳,黯然神傷了。本詩以景起首,以景收尾,令情與景自然交融,真妙筆!
【詩評選輯】
①元·方回《瀛奎律髓》:吳融、韓偓同時。慨嘆兵戈之間,詩律精切,皆善用事。如此中四句,微而顯也。
②清·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雄壯,開有明七子風格。
上一篇:于 《里中女》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杜 牧《金谷懷古》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