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
白居易①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②。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③。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注釋】
①白居易:見《詠史》。
②南山:終南山。
③黃衣使者:指宦官。白衫兒:宦官的爪牙。
【詩本事】
此詩作于元和四年(809),時詩人任左拾遺、翰林學士。此詩為《新樂府》組詩第三十二首。
【賞評】
前四句詩人巧妙地抓住幾個特寫鏡頭生動地描畫了賣炭翁伐薪燒炭的艱辛場景,滿面灰塵、十指黑黑,借肖像鏡頭道出燒炭艱辛,真妙筆!五、六句詩人道出了老人家伐薪燒炭的緣由,“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原來家里還靠他這把老骨頭穿衣吃飯呢!其生活之困頓不言而喻。“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詩人以極細微的心理活動襯托出老人家生活的艱難,用語細膩,耐人尋味。九、十句,詩人敘寫老人家入城路賣炭的艱辛之貌,“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早已疲憊不堪,可還得忍。不忍,衣食從何而來?接下來詩人著力敘寫宦官的蠻橫,“手把文書口稱敕”,人家辦的是皇差,老百姓能把皇上怎么樣呢?只得乖乖的聽任其“回車叱牛牽向北”!報酬只是系在牛頭的“半匹紅紗一丈綾”,賣炭翁是無奈還是憤怒?詩人沒有說,這恰留給讀者一個尋味不盡的想象空間,此乃意在言外之妙!
【詩評選輯】
①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
②現代·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宮市者,乃貞元末年最為病民之政,宜樂府中有此一篇。且其事又為樂天所得親有見聞者,故此篇之摹寫,極生動之致也。
上一篇:張 繼《華清宮》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南朝》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