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水
(唐)王建
隴水何年隴頭別,不在山中亦嗚咽。
征人塞耳馬不行,未到隴西聞水聲。
謂是西流入蒲海①,還聞北去繞龍城②。
隴東隴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③。
胡兵夜回水傍住,憶著來時磨劍處。
向前無井復無泉,放馬回看隴頭樹。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6~約830年),中唐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市)人。出身寒微。憲宗元和年間,官昭應縣丞,渭南尉。穆宗長慶初年,中太府丞轉秘書郎。最后官陜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晚年退職,居咸陽原上,境況貧困,大約卒于唐文宗大和末年。王建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所作《宮詞》一首頗為有名。著有《王司馬集》八卷。
【詞語簡注】
①蒲海:古地名,即羅布泊,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古時為湖泊,現干涸。
②龍城:在今遼寧省朝陽縣,古營州治所,在此指北方邊地。
③野麋:野外的麋鹿。簇簇:麋鹿性警惕,常成群成簇出沒于水邊,以草為食。
【內容簡析】
本詩是中唐時期詩人王建所寫的一首詠唱六盤山水的詩作。
詩的起首兩句,詩人直寫六盤山水自隴山流出后,“不在山中亦嗚咽”,接下來,寫征人閉塞耳朵,戰馬徘徊不進,未到六盤山,也能聽到這水聲。五、六句,寫六盤水西流入海,北流繞城。七、八句寫六盤水在隴山東西兩面曲折蜿蜒,引得麋鹿等野生動物一簇接一簇前來飲水。九、十句則由物及人,寫胡人乘夜回兵,傍水而住,他們竟然還記得以前在水邊磨刀磨劍的地方。最后兩句,寫胡人夜駐六盤水畔時常侵犯邊地的原因:只因向前出塞外,既無井又無泉,他們才會時常放馬回首,始終遙望著六盤山頭上的大樹。
全詩于平淡質樸中,緊扣六盤山水,處處圍繞“水”字做文章,將六盤水與征人的思鄉情緒,與胡人的生死依存關系一一道出,充分體現了王建以白描見長,語言平易清新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唐)于濆《隴 頭 吟》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于濆《隴 頭 水》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