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秦都咸陽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
秦咸陽城遺址,在今咸陽市以東的長陵車站、窯店鎮與肖家村 一帶。當年所以得名咸陽,是因為它位于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在陽面,故名咸陽。經考古發掘,秦咸陽城的一半已被渭河圮毀,今咸陽北原上僅有部分遺存。根據文獻記載,秦咸陽城規模十分宏大,是經過周密規劃后才施工的。在完成“冀闕宮廷”主體工程后,才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正式由櫟陽(今臨潼縣東北)遷都咸陽。直到秦惠王還不斷取巨材擴建,一座輝煌壯麗的都城終于落成。秦始皇在滅亡六國的過程中,又對咸陽進一步建設,每滅亡一國,必仿其宮室,修建一宮,這樣相繼修建了六種不同樣式的新宮殿。可以想見,昔日咸陽原邊宮殿林立,金碧輝煌,高殿低宇,鱗次櫛比,使咸陽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無與倫比的大城市。它實際上橫跨渭河南北,因為諸廟、章臺、上林苑皆在渭河以南,并在上林苑中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阿房宮。可惜的是,隨著秦王朝的滅亡,輝煌壯麗的咸陽城被項羽一把火燒得精光。據史籍記載,項羽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后來漢高祖奪得天下,不得不放棄渭河北,將都城建在渭河以南,另取名長安。今天的咸陽市雖沿用舊名,但位置已向西移動10公里之遙。盡管古咸陽城在楚漢滅秦時受嚴重破壞,到唐代時還未完全湮沒,人們還可以登上城樓觀看宮殿樓閣的殘垣,唐末以后隨著歲月流逝,戰亂紛仍等原因,古咸陽終于完全廢圮,現在只能憑考古學家的考識,才能斷定出城垣宮殿的殘基,供人憑吊。
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臺艷綺羅。
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
[詩名] 咸陽
[作者] 李商隱
[注釋] ●咸陽: 古咸陽的遺址與唐都長安,隔渭河相望。●六國樓臺: 秦始皇每攻破一個諸侯國就在咸陽北坡上仿照其國宮室修筑宮殿,南面靠近渭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宮殿亭閣,復道相連,所得諸侯美人、鐘鼓,藏之宮室,以供淫樂。●天帝醉:張衡《西京賦》說:“天帝醉,誤將關中一帶賜予秦國。”●不關句: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中,論到秦吞六國統一天下原因時說:“非必險固便,形勢利也,蓋若天所助焉。”本句詩即此意。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詩名] 咸陽城東樓
[作者] 許渾,字用晦,唐代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大和六年進士,官監察御史。許渾作詩重視聲律,句法圓穩工整,在當時和后世頗知名。韋莊稱他“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陸游也稱譽他的作品為晚唐杰作。此詩中“山雨欲來風滿樓” 就是古今名句。
[注釋] ●蒹葭:蘆葦之類的水草,從高處望只見一片蒹葭楊柳,像是水際荒洲。●日沉閣:夕陽隱沒于寺閣之后,此閣指的是慈福閣。●鳥下句:當時秦皇的宮庭禁苑在夕陽殘照下,已是飛鳥棲息的荒蕪草叢。●蟬鳴句:當年的漢宮也是秋風凄厲,在凋殘的黃葉間傳來寒蟬哀鳴。●行人:旅人,作者自指。●當年事: 指秦漢滅亡之事。●故國: 秦漢故都,指故都。●東來: 渭水繼續東流,秦漢之事已同東流的渭水那樣消逝了。
城邊人倚夕陽樓,城上云凝萬古愁。
山色不知秦苑廢,水聲空傍漢宮流。
李斯不向倉中悟,徐福應無物外游。
莫怪楚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東周。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韋莊
[注釋] ●山色二句:意思是秦朝的宮苑和漢代的宮殿,均已隨朝代更迭而荒蕪,發出“山水依舊,人事已非”的感嘆。●李斯句: 李斯少年時為郡縣小吏,見吏舍廁所中鼠食不潔,見了人與犬都非常害怕; 后來他到倉庫中,見倉中老鼠,食積粟,居大屋,沒有害怕人、犬的樣子。他嘆息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處耳。”詩人反其意而用,認為賢與不肖不在職務高低。李斯在相位(被秦始皇任為丞相),而不知防范不肖,始皇死,李斯聽趙高之計,假傳始皇遺詔,廢太子扶蘇,而立二世,后來趙高奪了大權,與李斯互忌,誣李斯之子通盜,并將李斯腰斬于咸陽市,滅三族。●徐福句: 徐福,秦朝方士,秦始皇聽說東海仙山有不死之草,命徐福求之,徐福領童男童女三千人,乘樓船入海一去不回。詩人認為如果君王有道,是不應當有這種事的。物外游,離開故國人間而出游,超脫塵世之游。●莫怪二句:古時有“楚客之吟,悲堪斷骨”之句,詩人說聽到楚客斷骨悲吟,不要感到奇怪,因為今日咸陽(此處借指唐長安)的煙云與東周很相似。這是詩人經歷黃巢起義后,痛感唐朝之衰落,與東周時的周朝統一天下已名存實亡的局面一樣。
一朝閻樂統群兇,二世朝廷掃地空。
唯有渭水流不盡,至今猶繞望夷宮。
[詩名] 咸陽
[作者] 胡曾,唐代邵陽(今湖南邵陽)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嘗為漢南從事。其詩通俗明快,有詠史詩150首,評述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
[注釋] ●閻樂:秦二世時的咸陽令,是丞相趙高的女婿。●統群兇: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二世三年,劉邦、項羽率起義軍進逼關中,二世惶恐,責問趙高,趙高怕二世治罪,便與其婿閻樂等謀劃,由閻樂率兵千余人進入二世所居的望夷宮,逼二世自殺,另立二世的侄兒子嬰為秦王。后來子嬰又設計殺了趙高,滅其三族于咸陽。劉邦入關,子嬰投降,秦朝最后滅亡。●二世: 即秦二世胡亥。●望夷宮:秦宮名。秦二世三年,劉邦、項羽率軍進逼關中,二世在望夷宮內祭神禱告,正在此時,閻樂率兵攻入望夷宮,逼二世自殺。
高秋咸鎬起霜風,秦漢荒陵樹葉紅。
七國斗雞方賈勇,中原逐鹿更爭雄。
南山漠漠云常在,渭水悠悠事旋空。
立馬舉鞭遙望處,阿房廢址夕陽東。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劉兼,唐長安人,曾任榮州刺史。
[注釋] ●高秋:深秋。●咸鎬:咸指咸陽,是秦朝都城所在地;鎬指鎬京,是西周都城所在地。●霜風:秋風。●七國斗雞:指戰國時代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戰不休。●賈勇:《左傳·成公二年》記載齊晉交戰,齊國將領高固沖入晉陣,擒獲一個晉人,并駕著這個晉人的戰車,回到齊營。他對人夸耀說: “欲勇者,賈余余勇!”意思是自己勇力尚多,有需要勇力者,來買我的余勇吧。●中原逐鹿:《史記·淮陰侯列傳》載蒯通語:“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人便將爭奪天下稱為“逐鹿”。●南山; 指終南山。●阿房廢址: 指秦阿房宮遺址。
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冢臥麒麟。
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咸陽原上塵。
[詩名] 咸陽
[作者] 趙秉文,字周臣,號閑閑老人,磁州滏陽 (今屬河北) 人。金大定進士,歷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工詩文,律詩壯麗,小詩精絕,七言詩筆勢縱放。
[注釋] ●渭水橋:古時渭水橋有三:東渭橋、中渭橋、西渭橋,此處指西渭橋,地在今咸陽市東南。●摩挲:用手撫弄。●高冢:高大的陵墓,這里指咸陽周圍的許多秦漢帝王陵墓。●麒麟:一種傳說中的瑞獸,這里指陵墓前的石刻麒麟像。●千秋二句: 歷史上許多威震天下,功業蓋世的帝王將相都葬在咸陽,他們的遺骨都已化為咸陽原上的塵埃。
咸陽秋水草離離,千古愁云鎖翠微。
黃犬已亡秦鹿失,白蛇方斬漢龍飛。
煙消古國空流水,樹老荒城自落暉。
應是驪山九泉下,死魂猶望采紫歸。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施子博,元代人,生平事跡未詳。
[注釋] ●草離離:草長得很茂盛。離離,茂盛的樣子。●翠微:青翠的山色。●黃犬已亡:指李斯被殺事。據《史記·李斯列傳》載: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被斬于咸陽,李斯臨刑前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秦鹿失: 指秦喪失天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句是說秦二世信用趙高,殺了丞相李斯等能臣,秦政權也隨即滅亡。●白蛇方斬:據《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作亭長時,奉命給驪山送役夫,役夫們紛紛逃亡,劉邦便釋放了全部役夫,讓他們逃走,有十多個人愿意跟隨他走,在路上遇一大蛇擋道,劉邦揮劍斬蛇,后來有人見到一個老婦在那里哭,問她哭什么,老婦說:“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子,故哭”。漢龍:指劉邦。●“煙消”二句:兩句是說秦漢古國早已煙消云散,如今的咸陽城只余老樹落日,一片荒涼。●驪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建于驪山下。●采紫:采仙草。紫,指紫芝,傳說中的一種仙藥。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入海求不死之藥。末尾二句是說,秦始皇在驪山九泉之下可能還在等待著徐福給他采來不死之藥吧。含有辛辣的嘲諷意味。
立馬平原望故宮,關河百二古今雄。
南山雙闕阿房近,北斗連城渭水通。
龍去野云收三氣,鶴巢陵樹起秋風。
英雄事業昭前哲,看取秦皇漢武功。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熊鼎,字伯穎,臨川 (今屬江西) 人。元末舉于鄉。明洪武初任浙江僉事,后任山東僉事,進副使,后因事貶職,改寧衛經歷,以剛直稱。
[注釋] ●故宮:指咸陽的秦漢宮室遺跡。●關河百 二:言秦地山河險固,二萬兵可擋諸侯二百萬。●南山雙闕:《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修阿房宮,“表南山之顛為闕”。闕,古代宮殿前修筑的門觀。●北斗連城: 指漢長安城。《三輔黃圖》 言漢長安城“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斗城是也”。●龍去:指秦漢帝王早已逝去。●三氣:古代稱天、地、人之氣為三氣。●鶴巢陵樹:野鶴在陵樹上筑巢棲息。極寫陵園之荒涼。●前哲: 古代的賢人。
六王畢后霸圖空,三百離宮一炬中。
八水凄清秋色早, 九峻嶻嶭夕陽紅。
車回博浪沙中客,舟引蓬萊海上風。
自料驪山萬年計,豈知遺恨在樵童。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嚴虞惇,字寶成,清代常熟 (今江蘇常熟) 人,康熙丁丑進士,官至太仆少卿。
[注釋] ●六王畢:指秦始皇消滅六國。唐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霸圖空:指秦朝覆亡。●三百離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在咸陽大修宮殿,“乃今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離宮,皇帝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這里泛指宮室。“三百”是概言。一炬: 一把火。據 《史記·項羽本紀》載: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八水:古代關中的八條河流, 司馬相如《上林賦》載為灞、浐、涇、渭、鄷、鄗、潦、潏。也稱 “八川”。●九嵕: 山名,在咸陽北面。嶻嶭 (jie nie): 高峻貌。《漢書·司馬相如傳》載《上林賦》:“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據 《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少年時,秦滅韓國,張良為了給韓國報仇,傾盡家產訪求刺客刺秦始皇,后來找到一個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蓬萊:傳說中的海上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漢書·郊祀志》: “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蓋曾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未至,望之如云; 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 臨之,患且至,風輒引船而去,終莫能至云。”●驪山:秦始皇死后葬于驪山。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大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樵童:據《漢書·楚元王傳》載劉向諫疏:“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末二句是說秦始皇征發七十萬刑徒在驪山為自己營造了極為奢侈而又堅固的陵墓,自以為可以安息萬年,豈料死后不久始皇陵就被項羽發掘,他的棺槨也被牧童失火燒毀,秦始皇如果地下有知,真該遺恨無窮了。清人沈德潛評此詩說:“博浪一擊,雄威盡奪;神山難到,妄想空存,祖龍自思,亦有黯然色沮、啞然失笑者也。”
阿房宮殿對南山,閣道縈回霄漢間。
霸業終隨烽火盡,游魂俄載屬車還。
三千童女空浮海,十萬貔貅已入關。
留得當年遺恨在,長城血淚土猶斑。
[詩名] 咸陽懷古
[作者] 徐震,字德重,明代吳縣人。少有詩名,與西蜀晏鐸、海昌蘇平唱和,為十才子之一。后隱居洞庭山中。
[注釋] ●南山:指終南山。《史紀·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修建阿房宮,“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閣道:樓閣之間以木架空的通道。縈回: 回旋,回繞。這句是說阿房宮的樓閣之間都有架在空中的閣道相通,這些閣道高高地盤旋在云霄之間。●霸業:指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事業。這句是說秦始皇建立的一統王朝最后還是在農民戰爭的烽火中覆亡了。●游魂:游蕩的鬼魂。這里指秦始皇死在巡行的路上。屬車: 帝王出行時的從車、副車。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辒涼車中,……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三千童女:指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采不死之藥。這句是說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派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浮海求仙,但結果還是不免一死。●十萬貔貅:指項羽、劉邦率領的反秦義軍。貔貅是古籍中的一種猛獸,用以比喻勇猛的軍隊。入關: 進入函谷關。●長城: 據 《史記·蒙恬列傳》載:“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秦始皇派蒙恬修筑萬里長城是一項艱巨浩大的工程,民間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即反映了筑長城役夫的悲慘遭遇。末二句是說修筑長城的役夫們灑下的血淚至今還留在長城的土中,留下了人民的千古遺恨。
蠶食雄風逐逝波,荒祠寂寂寄巖阿。
三神山下仙舟遠,萬里城邊戰骨多。
東魯尚存周禮樂,西秦空壯漢山河。
早知二世無多祚,崖石書功不用磨。
[詩名] 秦皇廟
[作者] 林弼,字元凱,明代龍溪人,任登州知府。
[注釋] ●蠶食雄風:指秦始皇逐個地兼并吞食諸侯六國的蠶食政策。●荒祠:一代君主只剩下荒蕪的祠廟在巖旁。阿,附近。●三神山句: 指徐福入東海,去所謂海上仙山,實際上徐福自己也知道并無什么海上神山,他們的樓船可越走越遠,逃離了秦皇的暴政。●萬里句:指秦始皇下令修筑的萬里長城邊上役卒與邊塞將士的尸骨可是很多很多,此更諷刺秦皇為君無道。●東魯二句: 東面魯國孔子的故鄉,古老的周禮還保存著,而西面秦國雖然威武地建立過大帝國,但迄今已無影無蹤。此二句是用周朝的仁政與秦朝的暴政作對比,說仁政的功德是永存的。●早知二句:秦皇在世時曾到處樹碑刊記功德,但傳到二世就滅亡了,早就如此,何必花那么大功夫去磨石刻碑呢。這是一種強烈的諷刺。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秦始皇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廣東省·羅浮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