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雜感》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2,泥絮沾來薄幸名3。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4。
莫因詩卷愁成識,春鳥秋蟲自作聲5。
【注釋】
1.詩寫憤世、自傷的心情,約作于乾隆三十二年(1769)前后。
2.風蓬:喻飄流無定。
3.泥絮:即沾泥絮。宋·參寥贈妓詩有“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隨東風上下狂”。
4.書生:作者自謂。
5.“春鳥”句:韓愈送《孟東野序》:“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黃詩本此,與次句相應。
今譯
成仙成佛,佛道兩未成,
只能在靜靜的長夜里,
獨自,為不平而鳴。
我那慷慨悲歌的豪氣,
早已被飄流無定的生活消磨盡凈,
我沒有艷遇,
卻白白落個薄幸之名。
唉!十人有九人只能對他施以白眼,
世上最沒用的,要數我這書生。
莫說愁吟會沒有好命,
它如大自然的春鳥秋蟲,
完全是自然的發聲。
上一篇:黃庭堅《清平樂》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