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耒·風流子》張 耒
張 耒
木葉亭皋下①,重陽近,又是搗衣秋②。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③,謾簪黃菊④,花也應羞。楚天晚⑤,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⑥。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⑦,人倚西樓。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⑧,兩處悠悠。空恨碧云離合,青鳥沉浮⑨。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注釋 ①亭皋:水邊的平地。亭,平。皋,水邊地。②重陽: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魏晉后,習俗于此日登高游宴。搗衣:洗衣時用木杵在砧上捶擊衣服,使之干凈,以此備制衣服寄送遠方親人供其過冬之用。③庾腸:南朝文學家庾信代表梁朝出使西魏被留仕長安,因思念家國故土作有《哀江南賦》《愁賦》等作品,后人多以“庾愁”代指憂念家國之愁。潘鬢(bìn):西晉文學家潘岳《秋心賦序》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之句,后人多以潘岳“潘鬢”代指中年發白、未老先衰。④謾(màn):此處同“漫”,枉自、徒然。簪(zān):插、戴。黃菊:黃色的菊花。⑤楚天:此處指楚地的天空。張耒生于楚州淮陰(今屬江蘇),屬楚地。⑥白蘋:水中浮草。 紅蓼(liǎo):水蓼的一種,多生水邊,花呈淡紅色。 ⑦南浦:本義指南面水濱,因有屈原《九歌》“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故“南浦”遂代指送別之地。⑧玉容:美稱女子的容貌,借指美女。香箋:美好的書札。錦字:織錦上的字,代指書信。⑨碧云離合:指離別遠隔。南朝江淹《雜詩》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青鳥:借指信使。神話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代為取食報信。
鑒賞 明人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張文潛十七歲作《函關賦》,從東坡游。元祐中,在秘閣,上巳日,集西池。張詠云:‘翠浪有聲黃傘動,春風無力彩旌垂。’少游云:‘簾幕千家錦繡垂?!诵υ唬骸謱⑷胄∈{也?!蛭臐撟鞔笫{《風流子》故云?!惫时驹~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汴京西池(即位于汴京城西的金明池)集會。晚清黃蘇《蓼園詞選》評價本詞說,“曰‘楚天晚’,必其監南岳時作也。所云‘玉容知安否’,憂主之心也”,另據《宋史·文苑傳》記載,張耒“晚監南岳廟,主管崇福宮,卒,年六十一”,則黃蘇定本詞作于張耒晚年,考之史實則此判斷是不正確的。詞中所稱“楚天”實際指作者家鄉楚州淮陰(今屬江蘇),古屬楚地,詞中引“潘鬢”典故(指潘岳32歲有白發)蓋說作者中年生白發而衰老,元祐年間作者正當三十多歲,故本詞不是作者晚年作品。此時期值王安石推行變法失敗后,宋哲宗即位,舊黨得勢盡廢新法,在此期間執政的舊黨被后世稱為“元祐黨人”,張耒添列蘇門四學士,此期間在朝廷為官。
本詞作于汴京西池集會,西池(即金明池)乃汴京名勝,每逢春秋佳日,游客如云,車馬喧囂,極為繁盛。本詞寫作者見西池秋景所引發的秋思離愁。上闋寫臨近重陽節的秋情秋景所引發的鄉思愁緒,下闋寫作者與佳人分隔兩地音信不通的離愁別緒。
上闋首三句開篇點明全詞的時間、空間信息??匆姟澳救~”徐徐掉落于水邊平地,知秋意已經深入天地萬物,所謂見葉落而知秋也;聽見水邊傳來的“搗衣”之聲,讓人聯想到離人情意,所謂為遠游親人備制寒衣也。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襯托秋意襲人的情景,進而啟發鄉愁與別緒?!爸仃枴币庀?,讓人想到出游、登高、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民間風尚。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贝朔N風習讓身在異鄉為異客的人倍感思念。詞中“又”字引發的意味更為深長,可見年復一年,眼前“木葉”讓作者此刻猛然想起自己已經離開故鄉許多年時光了?;叵脒@多年的情狀,怎不讓人唏噓?!叭搿弊中稳莩罹w透入的深刻,“侵”字表達歲月磨人的悄無聲息?!爸欞ⅫS菊,花也應羞”,暗用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之句,以此感慨自己“衰老”。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三句作者突然筆鋒一轉,從心中交織糾纏一起的思鄉離情與衰老感嘆走出,極目遠眺,從汴京繁華西池南望故鄉楚州淮陰。 見暮天向晚,夕陽殘斜,白蘋洲在煙波盡頭,紅蓼草在水邊深處,紅白映照,映襯心中幾多愁。有上述鋪陳的醞釀和積累,才有如下“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的千古絕唱。四幅意象畫相互關聯,共同營構出作者心中思念沉默的復雜心境?!胺疾荨睂Α跋﹃枴?,“有情”誠“無語”,實乃靜中情致也;“南浦”對“西樓”,“雁橫”照“人倚”,實乃動中深情也。自古芳草抒離別,從來夕陽是晚景;南浦自是送別處,西樓總寄相思月。離別晚景,別處相思,四種簡潔的意象相輝相應,成此千古名句。
下闋“玉容,知安否”,承接上闋的抒懷,將心中所感脫口而出,成開啟下闋真情表露的先聲?!叭诰叭肭椋α可醮?。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詞,不能知也”(況周頤《餐櫻廡詞話》)。信札與題詩,兩地遠隔,其中真情難以傳遞,只恨碧云聚散有離合,青鳥使者又隱沒。作者由抱怨音信不通轉向想象遠方的佳人。想象佳人臨風苦惱,眉頭緊鎖,讓作者甚是憐惜。由己而及人,最后又達到兩者的共通,層次極為分明?!扒榈讲豢把蕴?,分付東流”,兩人別離見深情,不能言說,只有付諸東流的江水?!皷|流”形容作者愁緒的深刻,南唐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烏夜啼》)之句資可體會,至此,本詞所表現的柔情深婉可謂極致了。
本詞詞意之清麗婉轉,與晚年所作《滿庭芳》(裂楮裁筠)平易樸實風格迥異,也與作者老師蘇軾之豪放詞不同,倒是近于柳永與秦觀。(張偉特)
古木寒泉圖 【明】 文徵明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風流子》詞牌。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體,三十四字,仄韻;雙調體,一百十字,上片十二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也有起句多押一韻,成為全詞九平韻的。
元祐黨籍。北宋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至熙寧九年間,王安石兩度出任宰相,積極推行青苗、均輸、市易、免役、更戍、保甲等新法,即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宋神宗逝世,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于元祐二年(1086)任用司馬光為相,盡廢王安石新法,排斥新黨。元祐八年,宋哲宗親政后又重新推行新法,新黨得勢。宋徽宗即位后,于崇寧元年(1102)起用權相蔡京,推崇宋神宗變法路線,將元祐年間執政的舊黨人物司馬光、文彥博、蘇軾等98人列為“元祐奸黨”,在朝廷立“奸黨碑”。崇寧二年降旨將“奸黨碑”立于全國,即歷史上所謂的“元祐黨人碑”,又稱“元祐黨籍碑”“元祐奸黨碑”,此黨籍后又擴大到309人名單。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均赫然在列,遭受沖擊。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孫光憲·風流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風流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