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盧祖皋·賀新郎》盧祖皋
盧祖皋
彭傳師 于吳江三高堂之前作釣雪亭①,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②,近曾來否。月落潮生無限事,零亂茶煙未久。漫留得、莼鱸依舊③。可是從來功名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今古恨,一搔首。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風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尊酒。
注釋 ①三高堂:在吳江,建于宋初,祀奉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唐陸龜蒙三位高士。②鴟夷:即鴟夷子皮,春秋越范蠡之號。③莼鱸:參見1175頁《秋霽》注②。
鑒賞 這是一首懷古傷今之作。根據詞題,受友人趙子野之約,作于三高堂前的釣雪亭。
三高堂本為紀念范蠡、張翰、陸龜蒙而建,上片就圍繞這三位古人的事跡展開,抒發懷念先賢之幽情。“問鴟夷”兩句追懷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后,功成身退,駕一葉扁舟飄然而逝,隱居太湖。“問鴟夷“并非直接追問古人,而是“挽住風前柳”,與柳樹進行了一場對話。想來這柳樹有可能是范蠡當年系舟之處,所以才要問它范蠡的扁舟最近有沒有到過這里。“月落”兩句懷念陸龜蒙。陸龜蒙自號天隨子,隱居在松江之上,平時以筆床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此時月亮西落,潮水初生,這種情景令詞人想起關于陸龜蒙的許多事跡,而水面上煙霧蒙蒙,空氣中還飄著茶的清香,那茶煙尚未散去,仿佛陸龜蒙在此烹茶還是不久前的事情。“漫留得”句用西晉張翰的故事,張翰見秋風起,而起莼鱸之思,于是辭去官職,浩然歸去。這三位古人的事跡皆與歸隱有關,表現出視富貴如浮云的高情逸趣。所以今昔對比,不禁慨嘆今人多被功名所誤,古人的流風余韻再沒人繼承。這種惆悵使人不由一搔白首,感慨萬千。
下片描寫了釣雪亭夜雪忽降的景色。“江涵雁影梅花瘦”出自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描寫夜晚時分,寒雁貼著江面獨飛,影子倒映在江水中的情景。又一筆提起梅花,描寫江岸邊的梅花凌寒盛開,孤高而又清瘦的身影。天地干凈無塵,北風卷著大雪紛紛飄落,將夜窗映照得像白晝一樣明亮。“四無塵”兩句寫雪飛的情景,筆調清新,寫景如畫。此時此刻想到什么呢?“萬里”三句,贊頌了這場夜雪的意義。天地江山,乾坤萬里,皆因為這場雪而變成了清新絕塵的世界。這個世界屬于不畏嚴寒、垂釣江雪的漁翁和釣叟。這種意境正與唐柳宗元筆下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遙相契合。于是詩興大發,說此時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聲情頗為悲壯。沉醉于內心的狂歡中,向鷗鷺表達垂綸寒江、作一漁翁的愿望。這與上片“誰繼風流后”相呼應,可見其隱逸之志。而他招呼鷗鷺飛到他身邊來,與他共進杯酒。這種視鷗鷺為知己的言辭大有隱者風范。
這首詞由三位古人的高情逸趣出發,引出詞人的隱逸之志,思致深遠,意味雋永。詞中頗有警醒之處,陳廷焯認為“起筆瀟灑,亦突兀”,而“猛拍”二字甚妙,“有神境,有悟境”(《詞則·放歌集》卷二)。(常迎春)
雪灘雙鷺圖 【宋】 馬遠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 宋代最為清要之職——館閣官。三館秘閣官省稱館閣官,又通稱館職。宋初沿唐、五代之制,以昭文(唐、五代稱“弘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太平興國三年(978),新建三館成,總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五月建秘閣于崇文院內,三館秘閣并列。館閣官典掌禁中圖書秘籍,參與編書、校書,皆為名流賢俊之選。凡在三館秘閣有職事者,稱館職;其他京師官或外任官所兼帶館職,稱貼職。北宋前期,三館秘閣官有: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集賢殿大學士,集賢院學士、直學士,史館修撰、集賢殿修撰,判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事,直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集賢校理,秘閣校理,史館編修,史館檢討,崇文院檢討,館閣校勘、秘閣校勘等。館職必經召試而后除授,不試而命者,或出于皇帝特旨與賞功慰勞。館閣為儲材育英之地,兩制、宰執官多出自館職,故宋人視館職為仕途終南捷徑,他官也以帶館職為榮。元豐改官制,三館秘閣職事盡歸秘書省,其后秘書省著作郎、著作佐郎、秘書郎、校書郎、正字亦被視為館職,然享受的位遇、恩榮,比三館秘閣官差減,但仍為清要之職。
上一篇:《兩宋詞·李玉·賀新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學箕·賀新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