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林淳·浣溪沙》林 淳
林 淳
憶西湖
卻憶西湖爛漫游。水涵山影翠光浮。輕舟短棹不驚鷗。帶露精神花嫵媚①,依風情態柳溫柔。鶯歌燕語巧相留②。
注釋 ①精神:與下句“情態”相對,指形態、狀貌。②相留:遙想呼應、唱和之意。
鑒賞 此詞作為回憶之作,風格清雅明朗、歡快跳躍,有別于其他同類詞的哀婉低沉格調,因而頗有情致。西湖歷來為樂山水者久駐流連之地,“爛漫”既是詞人當年游西湖時的愉悅心境的寫照,又是對西湖瀲滟晴好的禮贊。水中光與湖間影的關系,除了欣賞玩摩,詞人也樂得為讀者設置小小的謎面:為何“水涵山影”會“翠光浮”現? 湖面包容著遠岱的倒影,仿佛是水孕養的一枚翡翠,青山之碧不在其為青山,卻在水底與綠水互相淬煉而煥射出獨特的“翠光”來。這簡單而精致的謎底,讓人更加領略了西湖方寸之內錦繡成堆的柔媚。江南可采蓮,泛舟蓮葉間,鷗鳥自銜食,主客兩悠閑,西湖上一片萬物融融的境界。上片著眼大處,山水飛禽,相處可愛;下片更進一步,描繪細部?!皫毒窕▼趁?,依風情態柳溫柔”,對得非常工整,強烈的主觀色彩,令讀者儼然看到花紅柳綠蕩漾世間,皆脫帽行禮、招手微笑,故此處是全詞的高潮,得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之神韻。“鶯歌燕語”嘀嚦悠揚,如行藏各處、不見蹤跡的精湛歌手,遙相呼應,連成春之聲。詞人不禁自作多情,料想燕女鶯娃芳曲瓊舞,當是挽留我等之意罷?
全詞宛然流轉,情志皎潔,溫柔敦厚,讓人眼前一亮,不會有饜膩或淡味之感,詞人可謂深諳火候之度。(沈德瑋)
松溪橫笛圖 【明】仇英 南京博物院藏
鏈接 產生于宋代的“白娘子”傳奇。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李將仕生藥店主管許宣,于西湖邂逅美婦白娘子及婢女青青,同舟避雨,一見傾心,遂結為夫妻。婚后,白娘子屢現怪異,許宣不堪忍受,后遇鎮江金山寺僧法海,付與一缽盂,令攜歸罩其妻。白娘子與青青被缽盂罩中后顯原形,乃千年成道之白蛇與青蛇。法海遂攜缽盂,置雷峰寺前,令人搬磚運石,砌成七級寶塔,名雷峰塔。并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痹撋裨捯娭T文字雖始于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但民間相傳已久,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指出:白娘子雷峰塔傳說“大抵說宋時事,蓋汴京遺俗也”。
上一篇:《兩宋詞·趙長卿·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無名氏·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