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賀鑄·將進酒》賀 鑄
賀 鑄
城下路。凄風露。今人犁田古人墓①。岸頭沙。帶蒹葭。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②。黃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③。開函關。掩函關④。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閑⑤。六國擾⑥。三秦掃⑦。初謂商山遺四老⑧。馳單車。致緘書⑨。裂荷焚芰接武曳長裾⑩。高流端得酒中趣(11)。深入醉鄉安穩處(12)。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13)。
注釋 ①“城下”三句:《古詩十九首》:“古墓犁為田。”唐顧況《短歌行》:“城邊路,今人犁田古人墓。”②“岸頭”三句:唐顧況《短歌行》:“岸上沙,昔時江水今人家。”③“黃埃”二句:唐顧況《長安道》詩:“長安道,人無衣,馬無草。”長安道,指朝京之路。④函關:秦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南,距長安四百里,是戰國時秦國的東方門戶。時平則開,時亂則掩,實為天險。⑤“千古”句:唐戴叔倫《淮南逢董校書》詩:“如何百年內,不見一人閑。”⑥六國擾:指秦末諸侯并起擾秦。六國指復起的齊、楚、燕、韓、趙、魏。⑦三秦掃: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后,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劉邦入漢中后,拜韓信為將,平定三秦。⑧商山四老:即商山四皓: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 漢初以為“上(劉邦)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史記·留侯世家》)⑨“馳單車”二句:《史記·留侯世家》載,劉邦欲廢太子,呂后恐懼,強請張良出謀劃策:“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則一助也。”于是呂后“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單車,指信使。⑩“裂荷”句:嘲諷四皓名為隱士,實則熱衷名利的丑態。裂荷焚芰,《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后遂以芰制荷衣為高士品質的象征。南齊周彥倫隱居鐘山,后應詔出來做官,孔稚珪作《北山移文》譏諷他“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接武,接踵。曳長裾,漢鄒陽《上吳王書》:“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11)端:真。(12)醉鄉:唐王績《醉鄉記》:“醉之鄉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也……阮嗣宗、陶淵明等十數人,并游于醉鄉,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云。”(13)二豪:晉劉伶《酒德頌》假設有貴介公子和縉紳處士二人,反對大人先生飲酒,后被感化。中有“二豪侍側”之語。不數:以某人某物為不堪比數。
樹色平遠圖 【宋】 郭熙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鑒賞 大凡智者,在經歷了人生沉浮坎坷,看透塵世的紛繁擾攘后,不入仙道釋佛之門者,其在凡俗生活中的寄托往往是酒。阮籍、劉伶、陶淵明、李白等皆是此中人物。在他們留下的作品中,尤以李白的樂府詩《將進酒》為人所熟知,一句“鐘鼓饌玉不足貴,唯有飲者留其名”唱出了飲者的豪放和灑脫。而賀鑄的《將進酒》(即《小梅花》)詞主旨方面上承李白,豪氣不減的同時,又多了一分冷靜和超然。
上片頭六句寫人世的滄桑變化:凄迷的風露中,城下路旁的古墓已變成今日的田地,蒹葭蒼蒼的岸頭沙邊,昔時的流水之處今已變成人家的居所。詞人的感慨由景物興發而生,感性形象的語言中蘊涵著理性的思索。“黃埃”兩句承上文今昔變化的感慨,以冷峻的筆調對人們汲汲于名利提出疑問,口吻中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冷靜。“黃埃”“赤日”“長安道”,僅三個名詞便生動地勾勒了求仕路上的艱辛,“黃”“赤”二色,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烈日當頭、滿身風塵的倦客身心的焦渴。而“倦客無漿馬無草”的現實又把他們從困倦推向了絕望的深淵。那么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倦客們可曾考慮到要淡出名利是非呢?作者一句“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閑”的反問已經告訴我們答案,那函谷關的開開合合不正是人們執迷不悟的表現嗎?
下片“六國擾。三秦掃”二句,高度凝練地概括了秦失天下、群雄逐鹿的紛繁歷史,短短幾年,所謂英雄豪杰你方唱罷我登場,轉眼便成了過眼云煙,于是似乎有人看透了,商山四皓隱居不仕便是明智的抉擇。然而在統治者的反復敦請和利誘之下,四人難免晚節不保,可見功名富貴,不是輕易便能看得破的。“初謂”一詞與后文四老變節相呼應,對這種熱衷名利的“隱士”,詞人言語中滿是諷刺。
那么塵世間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不為俗心牽絆的達者、高流?詞的后五句,詞人贊揚了能在醉鄉求得安穩的酒徒。他們放浪形骸,不計名利,沒有倦客的無奈彷徨,沒有“隱士”們的假清高、真污下,其不同流合污、不蠅營狗茍的高潔品格與世俗之人形成鮮明對比,可見詞人已把批判的目標指向了世俗的名利觀念。他贊頌了形名俱忘的瀟灑,對李白的“飲者留名”的觀念是一種超脫,超脫中透著目光的冷邃幽深。
這首詞善于熔鑄前人典故和詩句,語句流暢,用意深廣,又有漢魏樂府的韻味,是賀詞中較為別具一格的作品。(張艷秋)
集評 宋·趙聞禮:“(賀鑄《小梅花》詞)隱括唐人詩歌為之,是亦集句之義。然其間語意聯屬,飄飄然有豪縱高舉之氣。酒酣耳熱,浩歌數過,亦一快也。”(《陽春白雪·外集》
上一篇:《兩宋詞·張炎·壺中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陸游·戀繡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