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賀鑄·卷春空》賀 鑄
賀 鑄
墻上夭桃簌簌紅①。巧隨輕絮入簾櫳。自是芳心貪結子。翻使。惜花人恨五更風②。露萼鮮濃妝臉靚。相映。隔年情事此門中。粉面不知何處在③。無奈。武陵流水卷春空④。
注釋①“墻上”句:唐元稹《連昌宮詞》:“更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②“自是”二句:唐王建《宮詞》:“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五更風,夜闌時的風。③“露萼”四句: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博陵崔護,姿質甚美……清明日,獨游于都城南,得居人莊……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馀妍……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④武陵:用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事。后世詩詞中常稱其地為“桃源”“武陵源”,如唐王渙《惆悵詩》中便有“晨肇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武陵溪”的句子。
桃花圖 【清】 鄒一桂 故宮博物院藏圖
鑒賞 本詞通篇化用前人關于桃花的成句和典故,在桃花飄落、春意闌珊之時,借桃花表達對所思女子之美的贊賞和佳人無蹤的悵惘。
上闋以唯美的筆調寫桃花之凋零,恰如一幅富有動感的圖畫。在清風的吹拂下,紅艷的桃瓣伴著飛揚的柳絮由墻上輕巧地飄入簾櫳,撩起了簾內惜花之人的無限傷情。從桃紅柳綠的明媚春光,到如今桃花柳絮隨風飄散,他目睹著美景的消逝。帶著怏快春愁佇立于簾櫳之內,看著屋外的花謝花飛,他恨昨夜五更之風摧殘繁花,帶走春意,也深怨桃樹貪于結子,迫使桃花不得不早離枝頭。“自是芳心貪結子”,“貪”字甚妙。唐人王建《宮詞》詩中“貪”字的使用使桃花富于人的性情,為花之凋謝提供了一個富有意趣的解釋,賀詞在化用其意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分事與愿違的失意。這份失意表現在下闋,則由主人公惜花轉為對過去美好情事的追思和如今人去無蹤的憾恨。
下闋首句以露中桃花花瓣的新鮮質感和濃艷的色澤來比喻所思女子妝后的靚臉,愛憐之意自是洋溢其中。“相映”二句承上而來,以桃花之美襯托女子之美,進而回憶二人的隔年情事,正是唐朝崔護名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翻版。然而當美麗的女子連同他們之間美好的過去都無處尋覓、難得再有時,詞人只有以“無奈”二字來表達內心的落寞和傷感,而此時碧溪畔桃花隨水流逝的場景更讓詞人惜春懷人的情緒陷入無盡的悵惘。
末句以流水落花這一詩家常用的景語結情,本非超人之想。但是賀鑄構詞高妙之處在于本句沒有明言桃花,而是借有關男女情事的典故暗含落花逐水之意,表意恰切含蓄,富有情味;同時“卷春空”三字更是把無盡的感傷意緒看似夸張實則生動深刻地傳達出來,使全詞的意味獲得了悠遠綿長的效果。
縱觀全詞景語,恰如一幅使人心傷的美麗畫面:惜春人佇立暮春殘景之中,看紅花飄落,輕絮翻飛,碧浪輕卷,漂走流紅。融進情事來解讀這幅圖畫,則是多情人睹物思人,觸景傷情,思緒在美人與桃花、今朝與昨昔間穿梭縈繞,巧妙地把惜春之情、懷人之思與桃花的美艷之形、無奈之落及其背后的傳統內涵融而為一,使情景事融合無間,渾然天成。學者多稱贊賀鑄善于熔鑄他人之言,由此詞可知大概。(張艷秋)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華胥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炎·壺中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