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李白·菩薩蠻》李 白
李 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①。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②。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③。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接短亭④。
注釋 ①平林:平原上的樹林。漠漠:煙霧迷蒙的樣子。南朝宋謝朓《游東田》:“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②暝色:暮色。③佇立:長時間地站立。④亭:古代設在路旁供行人歇息的亭舍,親友離別之時,送客者往往止步于此。按舊制,五里設置一短亭,十里設置一長亭。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鑒賞 這首詞被認為是后代詞曲之祖。關于這首詞的作者歸屬問題,一直是討論的焦點。討論最早開始于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菩薩蠻》之名,當起于晚唐世,按《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南部新書》所載與此亦同,則太白之世,尚未有斯題,何得預制其曲耶?”因此后人也就依據此認為此詞非李白所作。但據史料記載,《教坊記·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調名。《教坊記》作者崔令欽是盛唐時人,此書成于安史之亂后,他所寫即開元時調名,可見盛唐時已有《菩薩蠻》曲。此外,據宋釋文瑩《湘山野錄》記載:“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后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文中所說的曾子宣,就是曾鞏的弟弟曾布。曾鞏是李白詩集的整理者,曾布家藏《古風集》載《菩薩蠻》一詞為李白作,應該是比較可信的,所以還是把此詞歸為李白所作。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不同的手法,是詞中經典的結構方式。上片是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以景襯情。下片寫情,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從詞的整體上來看,情景相交,融成一片。詞的時間選擇是一個秋冬之交暮色茫茫的黃昏。起句“平林脈脈煙如織”傳達出一種空寞惆悵的情緒,并籠罩全篇,扯也扯不開,割也割不斷,連那遠處碧綠的山色也抵擋不住這種情緒。這是靜態(tài)的寫生,在單純的景物上雜夾著絲絲點點的主觀感受,似撩人心弦卻沒有深入人心。接著,這種情緒開始動感化,“暝色入高樓”,一個“入”字使得畫面動起來,鏡頭也從遠處拉到近處,實際上也是人內心感受的不斷變化。到“有人樓上愁”,這個從物到人的過渡完成了,這個愁把上下片的惆悵情緒全都連接在一起了,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承上啟下,甚是精妙。
仿米山水圖(局部) 【明】 陳淳 故宮博物院藏
下片寫主人公的主觀情緒。暮色中,主人公站立在石階上,感到一片空茫。“空”也是對上片景物所感后的必然結果。但下片的情緒不是孤立無助的,它融入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很巧妙,一方面用急待回家的倦鳥來襯托孤立無助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宿鳥急歸也無疑使主人公的內心騷動更為強烈。“何處是歸程”就使之前朦朦朧朧的“愁”“空”明朗化了,它是宿鳥急歸引發(fā)的。這時主人公也急于尋找自己的歸程,可是歸程在哪里呢? 連綿的落拓、孤獨和寂寞就在五里、十里的長亭短亭之間。
這首詞中有很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霧、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借此傳情,意象綿密卻不雜亂,展現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反映了詞人在客觀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的愁緒。(朱銘)
集評 宋·黃昇:“(李白《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明·沈際飛:“古詞妙處,只是天然無雕飾。”(《草堂詩馀正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詞林以此為鼻祖,其古致遙情,自然壓卷。”(《古今詞統》卷五)
清·黃蘇:“按入首二句,意興蒼涼壯闊。第三、第四句,說到‘樓’、到‘人’,又自靜細孤寂,真化工之筆! 第二闋,‘欄干’字跟上‘樓’字來,‘佇立’字跟上‘愁’字來。末聯始點出‘歸’字來,是題目歸宿。所以‘愁’者,此也,所以‘寒山’‘傷心’者,亦此也,更覺前闋凌空結撰,意興高遠。至結句,仍含蓄不說盡,雄渾無匹。”(《蓼園詞選》)
清·李佳:“李青蓮《菩薩蠻》云……、《憶秦娥》云……,二作為此詞鼻祖,實亦千古絕唱。謫仙才固自不凡。”(《左庵詞話》卷下)
清·劉熙載:“至太白《菩薩蠻》之繁情促節(jié),《憶秦娥》之長吟遠慕,遂使前此諸家,悉歸環(huán)內。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足抵少陵《秋興》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藝概》卷四)
清·陳廷焯:“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神在個中,音流弦外,可以是為詞中鼻祖。尋詞之祖,斷自太白可也,不必高語六朝。”(《白雨齋詞話足本》卷七)
俞陛云:“太白仙才曠世,即小令亦高挹群言。以字句論,首二句寫登高晚眺,極目平林,林外更寒山一碧,乃高樓所見也。林靄濃織及山光入暮逾青,乃薄暝之時也。故三句以‘暝色入高樓’承接之。四句言樓上愁人,敘入本意。下闋‘玉階’‘宿鳥’二句承高樓及暝色而言,且有鳥歸而人未歸、空勞佇立之意。故接以何處歸程。結句‘長亭連短亭’,則歸程愈遠,見離愁之無盡也。以詞格論,蒼茫高渾,一氣回旋。黃叔旸稱此詞及《憶秦娥》為‘百代詞曲之祖’。”(《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鏈接 詞牌《菩薩蠻》。據崔令欽《教坊記》記載,《菩薩蠻》是唐玄宗時期的教坊舊曲,后用為詞牌。蘇鶚《杜陽雜俎》卷下有記載曰:“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宋史·樂志》卷一七中載一種名叫“菩薩蠻隊”的女弟子舞隊,由此可見,這本是一種模仿外來裝束的舞隊中的曲調。《菩薩蠻》詞牌又名《菩薩鬘》《重疊金》《梅花句》《花溪碧》《子夜歌》《晚云烘日》《花間意》等。《菩薩蠻》為雙調小令,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上一篇:《兩宋詞·王沂孫·綺羅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