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王沂孫·綺羅香》王沂孫
王沂孫
秋 思
屋角疏星,庭陰暗水①,猶記藏鴉新樹②。試折梨花③,行人小闌深處④。聽粉片、蔌蔌飄階⑤,有人在、夜窗無語。料如今、門掩孤燈,畫屏塵滿斷腸句。佳期渾似流水,還見梧桐幾葉,輕敲朱戶⑥。一片秋聲⑦,應做兩邊愁緒⑧。江路遠、歸雁無憑⑨,寫繡箋、倩誰將去⑩。謾無聊、猶掩芳樽(11),醉聽深夜雨。
注釋 ①暗水:潛流的溝水。②藏鴉新樹:指春日楊柳。化用周邦彥《鵲橋仙》詞:“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③試折梨花:化用陳亮《虞美人·春愁》詞:“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④小闌:即欄桿。⑤蔌蔌(sù):花瓣墜落的樣子。⑥朱戶:紅漆大門。原指古代帝王賜給公卿諸侯的“九錫”之一,后泛指豪門貴族。此處指華美的門戶。⑦一片秋聲:語出周邦彥《慶春宮》詞:“動人一片秋聲。”⑧兩邊愁緒:翻用李清照《一剪梅》詞:“一種相思,兩處閑愁。”⑨歸雁無憑:化用晏幾道《蝶戀花》詞:“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⑩繡箋:精美的書信。(11)芳樽:酒器的美稱。
小山遠歌圖(局部) 【清】 吳宏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在詠物詞之外,王沂孫也寫下許多抒情佳作。這首于秋天寫下的《綺羅香》,便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
起筆寫今日眼前之景,“屋角疏星,庭陰暗水”。秋夜寂寥,唯有屋角上方,幾顆疏落的星星;唯有庭院深深,暗處的流水。以“暗”形容“水”,使得整幅畫面色彩深沉,暗示這個夜晚將是一個不眠之夜。當寂寞來臨,思緒總是輕易便沉溺于往昔的美好,詞人也漸入回憶的夢鄉:“猶記藏鴉新樹。”在古典詩詞中,常常用藏鴉之樹來形容春日楊柳。他回憶的僅僅是藏著烏鴉的楊柳么? 也許不是,而是千萬絲楊柳所代表的某一年春天,那個春天空氣中飄蕩著梨花淡淡的清香。作者的回憶進一步定格于一幅溫馨靜美的畫面:“試折梨花,行人小闌深處。”沒有容顏的描寫,沒有太多的情節,唯有那人折下梨花的瞬間.小闌深處的等待。“聽粉片、蔌蔌飄階”,此句極美,意境極“高雋”(鄭振鐸語)。“有人在、夜窗無語”,此句極寧靜,安穩靜好。
窗內是靜坐無言,相看不厭;窗外是夜色如水,花瓣飄階。這個夜晚和他曾在《天香·龍涎香》中的回憶有著相似的溫馨,那里是冬夜的寧靜:“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在這些詞中,對于思念之人,對于少年情事,作者都沒有給我們具體的描繪和刻畫,而是用了一個道具:“窗”,將我們與他們隔開。他的形象,陪伴他的女子形象,都沒有直接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我們只能聽到窗外花瓣隨風飄落的聲音,而無法看到窗內的世界。詞人帶領我們來到他舊日的居所門前,可是隨即關上了所有的門窗拒絕我們的進入。“料如今”,詞人從回憶中抽身而出,站在此刻遙望舊居:“門掩孤燈,畫屏塵滿斷腸句。”寥寥幾字,寫出睽隔。
此刻他的目光從往昔和想象回到今日,經年悠悠,唯有一句感嘆,“佳期渾似流水”。美好的時節如流水般逝去,如今只有“還見梧桐幾葉,輕敲朱戶”。人在寂寞中,聽覺、觸覺會變得很敏銳,很小的聲響都能觸動耳膜。從前是梨花的花瓣落在臺階上,而今是梧桐的枯葉敲在門扉上。在《水龍吟·落葉》中,也有以“亂影翻窗,碎聲敲砌”來描摹深秋靜夜風起葉落的碎聲。那些細微的聲音,在心靈敏銳、善感易愁的詞人耳邊經過,都被他捕捉下來,錄入詞中。“一片秋聲,應做兩邊愁緒”,這便是“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既有如此濃烈的相思,自然希望重逢的機會,可是正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自問自答:“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人世的阻隔和道路的遙遠,不僅讓相思的雙方無法重逢,甚至連互通書信的愿望都無法實現。“江路遠、歸雁無憑,寫繡箋、倩誰將去。”相思無處投遞,繡箋無雁傳送。終于明了相思無益,只能“謾無聊,猶掩芳樽,醉聽深夜雨”。在落雨的深夜,飲酒澆愁,只能徒然地在醉中逃愁。此結句與《天香·龍涎香》的結句“茍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惜馀熏,空篝素被”,意境相似。
這是一首追憶過去美好生活的小詞。雖然所寫不過兒女常情,可是正如《天香·龍涎香》中對閨情的描寫能引發我們對當時國事的聯想一樣,也有詞評家認為:“史載元巴延入臨安,以全太后、幼帝顯、兩宮宮人、百官及太學生等北去,宋亡。而沂孫在行,兩闋(指此首和《掃花游·秋聲》)皆羈北而思南之作也。”(錢基博《中國文學史》)由于詞意的隱約幽微,使得王沂孫的詞作整體呈現出難以確測的風貌。這首小詞,既可簡單視為懷人之作,又可視為“兩宮北上后作”。詞旨多義,給讀者提供了多種猜測的可能。(黃阿莎)
集評 清·陳廷焯:“精警。”(《白雨齋詞話》卷二)
上一篇:《兩宋詞·張炎·綺羅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白·菩薩蠻》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