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戴復古·沁園春》戴復古
戴復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說盡一生。費十年燈火,讀書讀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歸來①,閉門獨坐,贏得窮吟詩句清。夫詩者,皆吾儂平日②,愁嘆之聲??这藕罋鈲槑V。安得良田二頃耕。向臨邛滌器,可憐司馬③,成都賣卜,誰識君平④。分則宜然⑤,吾何敢怨,螻蟻逍遙戴粒行。開懷抱,有青梅薦酒,綠樹啼鶯。
注釋 ①蹭蹬(cèng dèng):比喻失意、潦倒。②儂:古時吳人自稱之辭。③臨邛(qióng):古縣名,今四川邛崍市。西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曾在此置酒舍,文君當壚,相如雜作,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滌器:洗滌碗盛。司馬:指司馬相如。④君平:漢嚴君平,名遵,西漢隱士,蜀人,漢成帝時曾賣卜于成都。⑤分(fèn):意料;料想。
秋夜讀書圖 【清】蔡嘉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一首自況詞,作于戴復古晚年。上闋追溯了作者早年為名為利奔走的辛苦和晚年歸來的凄清;下闋抒發了胸中憤郁不平之氣和寄意自然的無奈。詞意苦澀,積怨如山,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首句即為全詞定下感情基調。作者以“一曲狂歌”開啟全篇,正合了全詞狂傲不羈的風格。然而,這種“狂”,并非妄自尊大,眼中無物,而是志同司馬,意與君平,在思想上與之比肩,進而得到自我慰藉。正是有了這種認識,即使貧窮,即使落魄,都不能使他陷入沉淪之中,因為他的精神世界藉此得到充實。
縱觀全篇,雖有狂傲之氣,敘述卻是從描述自身的潦倒開始的。文字平實的上闋,用淺顯的語言訴說了年輕時的遭遇。十年辛勤,遍讀書史,然而一生布衣,并沒有飛黃騰達;為了名利,四方奔走,卻失意歸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F而今只得獨坐家中,記下自己的愁嘆之聲,聊慰平生。作者對人生遭遇這種直接的記錄因為坦白,所以令人同情;因為清苦,所以令人嘆惋。
面臨這凄清的晚年,縱有一腔崢嶸豪氣,無處可釋放,也只是希望得以安心耕作兩頃良田,度此余生罷了。然而,這種遭遇并非作者的個人體驗,他的身前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即使貴如開西漢大賦之風的司馬相如,當年在臨邛不是也過著洗碗刷筷的普通生活嗎? 即使名如揚雄之師的嚴君平,在成都賣卜的時候,又能有幾人識得呢? 君子固窮,也不是第一次在作者身上得到體現,它就像是一個定律一樣,在無數的讀書人身上得到驗證。因此,即使今日淪落到這個地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又何必怨天尤人呢? 與其這樣,還不如敞開胸襟,就著青梅,飲幾杯濁酒,看看這綠樹,聽聽這啼鶯。
戴復古曾師從陸游,反對為文雕琢模擬,認為“錦囊言語雖奇絕,不是人間有用詩”。這首詞文字淺顯,直抒胸臆,不工于典故,是作者詞作中語言風格較有代表性的一篇。詞作雖語言簡練,卻正如他在文中所說,“皆吾儂平日,愁嘆之聲”??梢娮髡唛_篇所謂的“狂”也是被逼出來的豪放,是在幾經蹉跎之后的無奈選擇。(陳東鵬)
集評 清·李調元:“世傳石屏《沁園春》‘述懷’一詞,余嫌其粗俚。如云‘贏得窮詠詩句清。夫詩者,皆吾儂平日,愁嘆之聲’,大似今制義文中俗調,而雜以‘吾儂’語,可乎?”(《雨村詩話》卷二)
上一篇:《兩宋詞·程珌·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戴復古·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