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朱熹·水調歌頭》朱 熹
朱 熹
富貴有馀樂,貧賤不堪憂①。誰知天路幽險②,倚伏互相酬③。請看東門黃犬④,更聽華亭清唳⑤,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⑥,散發弄扁舟⑦。鴟夷子,成霸業,有馀謀⑧。致身千乘卿相⑨,歸把釣漁鉤。春晝五湖煙浪⑩,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11)。
采薇圖(局部) 【宋】 李唐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富貴”兩句:《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②天路:上天的法則,猶天道。幽險:幽遠險阻。③“倚伏”句:語出《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為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④東門黃犬:用以作為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⑤華亭清唳: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⑥鴟(chī)夷子:即鴟夷子皮,春秋越范蠡之號。⑦“散發”句: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⑧“成霸業”二句:指范蠡成就了越王勾踐的霸業,還有其他的計謀足以致富。⑨“致身”句:《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致身,《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謂獻身,后用作出仕之典。千乘,戰國時,諸侯國小的稱“千乘”,大的稱“萬乘”。卿相,執政的大臣。⑩五湖: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于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后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11)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鑒賞 朱熹的仕途并不順利,險惡的政治環境時時讓他有致仕著書的想法。這首詞就是借范蠡歸隱五湖的故事抒發自己的感慨。上片主要是對官場生活的否定,下片則是對范蠡這樣隱居生活的肯定與贊賞。極寫范蠡的明智以及自己對范蠡的贊許,正表露了詞人試圖擺脫官場爾虞我詐、明槍暗箭的愿望。
全篇議論的成分較多。“富貴有馀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開頭議論,大氣包舉,為下面寫歷史典故預伏了遼闊的背景,也給全詞定下了基調。從老子的話語說明富貴與貧賤、禍與福等等都是相對的,得意忘“險”的事例真是不勝枚舉。一個“誰知”,表明詞人對古今的成敗事跡充滿疑惑,試圖做出認真的探尋。這就為下面詞人舉出事例來做好鋪墊。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事實比議論往往更具有說服力,詞人馬上引用“東門黃犬”“華亭清唳”的歷史典故,這幾句緊承前句,把議論帶進廣闊的歷史空間,不只是增強詞人的說服力,也讓詞人感情表達得更充分。即使是李斯、陸機這樣的杰出人物,也難逃不得其死的可悲下場。一個“千古恨難收”,一筆將當初的塵世浮華化為過眼云煙,轉折陡峭而有力。詞思至此,為一頓挫,生出無窮感慨。這是詞人真摯的感慨,也是內心深處的傷痛。緊接其后的兩句引出范蠡歸隱五湖的故事來,為下面的展開做好鋪墊。詞的上半闋主要通過議論和用典曲折表達詞人的感受。
“鴟夷子,成霸業,有馀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下片從范蠡的故事入手,但思路一變。寫到范蠡不僅有成就霸業的才能,更有明哲保身的處世智慧。一句“歸把釣漁鉤”,把他拋下富貴榮華寫得十分瀟灑輕松,也把隱退后的生活刻畫得很有閑情逸致。在古代文化中,漁夫常常是隱士的象征。從《楚辭》《莊子》開始,人們就不吝贊詞,到詞人也是這樣。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這幾句,象征性地刻畫出漁夫生活的閑適。春天的時候五湖上煙籠細浪,秋天的夜晚,看到素月分輝,云河共影,這漁夫生活的刻畫極具詩情畫意。一個“悠悠”,點出了隱士的情懷,沒有功名利祿之心的生活,一切都像是在如詩如畫之中,只有一片悠然自得,令人向往不已。
“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這里詞人自抒胸臆。他想要舍棄塵世間的爭競紛華,從此也過上隱居的生活。詞的結尾仍回到主題上,結構既十分緊湊,又饒有余韻。最后點出的一個“棄”字,表示自己英雄灑淚,慷慨生哀,與全詞悲壯的格調是完全統一的。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對范蠡的成霸業深有贊許,反映出作者矛盾的心情。詞中始終沒有寫景,而是直抒胸臆,雖然寄慨很深,卻不用比興,純粹直陳。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一般特點是不同的。將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議論縱橫,全詞音調蒼涼激楚,充溢著強烈的情感。(徐到穩)
集評 清·陳廷焯:“《詞綜》所錄朱晦翁之《水調歌頭》、真西山之《蝶戀花》雖非高作,卻不沉悶,固知不是腐儒。”(《白雨齋詞話》卷八)
鏈接 朱熹一生宏富的著作。朱熹將一生主要的精力用于教育和學術研究上,在多年的教育和學術研究生涯中,他涉獵廣博,著述宏富,包羅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等許多領域,成為宋代歷史上的鴻儒、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朱文公文集》(包括《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
四處修建書院、講學的朱熹。朱熹的一生,專注于學術教育事業四十多年,他的足跡遍及許多地方。他在江西廬山,在原“白鹿國學”的基礎上,建立了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并訂立了《學規》,講學授徒,宣揚道學。他又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修復了岳麓書院,以“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及“居敬”等理學的核心思想為講學的主旨。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了 自己的體系,后人稱為程朱理學。
宋代理學的流派與相關的學說。宋代是中國古代理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從北宋到南宋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學派,各個學派之間既有其相同之處,又各有特點,使得宋代的理學發展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局面。
上一篇:《兩宋詞·范成大·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孝祥·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