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謝池春》陸 游
陸 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煙夜舉①。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②。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五代】 董源 遼寧省博物館藏
注釋 ①狼煙: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宋錢易《南部新書》:“凡邊疆放火號,常用狼糞燒之以為煙。煙氣直上,雖冽風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為候,曰狼煙也。”②“笑儒冠”句: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鑒賞 這首詞是陸游年老以后回到家鄉追憶在南鄭時的幕府生活而作。陸游48歲時由夔州(治今重慶奉節)通判轉至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所處的南鄭是當時西北前線的軍事要地。陸游有機會到前線參加軍事活動,符合他想效力于恢復舊山河事業的心愿。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鄭生活,成為他一生最難以忘記的經歷。
陸游在南鄭御馬戎裝,馳騁疆場,英雄氣概十足! 那時候,他意氣風發,故《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言“莫作世間兒女態,明年萬里駐安西”,有一舉收復西北失地的雄心。詞的上闋開頭兩句是概寫。“壯歲”言詞人從戎時,正值人生壯年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候;“氣吞殘虜”指詞人曾經拔劍刺虎一事,擊虎向來是英雄所為,故陸游對自己也曾作過如此勇敢的事情感到自豪。兩句總起上闋,氣勢猛勁。“陣云”句,刻畫戰場畫面,悲壯肅穆。“朱顏”“擁雕戈”兩句描繪大宋士兵守衛國家疆土的場景。“朱顏”狀容貌,是勇敢忠誠的表現,“青鬢”寫年齡,是勇猛有力的象征。以上幾句詞寫得極為豪壯,使人頗感振奮。然而下去“笑儒冠”一句突然轉折。“笑儒冠”三字,一是詞人認為只有馳騁戰場、奮勇殺敵才算是效力于恢復大宋山河,故而對只做個刀筆吏閑而無事的儒生是極其不滿的;二是詞人痛恨朝中主和乞降的大臣,認為他們是懦弱的儒生,只會誤國。
下闋承上闋的歇拍,寫壯志未酬的悲憤。“功名”“卻泛”兩句言恢復山河的理想,詞人被迫隱居家鄉,泛舟鏡湖,失落凄涼之情躍然紙上。此處的“功名”不應理解為“功名利祿”,更不能認為陸游一生其實都只是為了追逐高官厚祿,而應將其看作“進攻中原,收復失地”的代稱。“漫悲歌、傷懷吊古”是詞人心中請纓無門的悲憤,是家國破敗的憂傷的集中體現,滿腔愁苦無法發泄,甚至題詩紙上也無法平息,只能引吭高歌,才能減輕一些苦痛。這是何等的悲涼! 朝廷的懦弱,奸臣的排擠,陸游報國無門,他那一顆愛國的心就此黯淡了嗎? 沒有! “煙波”“望秦關”兩句,言詞人雖處山林,然而仍未忘記國仇家恨,牽掛的還是抗金戰場的勝敗,夢想的還是有一天能再次征戰沙場,幫助國家收復失地、統一九州,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流露無遺。歇拍兩句,感慨自己畢生的志向化為泡影,滿頭華發而一事無成,結尾無限哀傷和凄涼。(張力)
上一篇:《兩宋詞·李好古·謁金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寇準·陽關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